的材质为国标HT200-300,硬度HB170-240,保证机床导轨面密度和硬度,满足淬火需要,使用寿命延长,采用消失模树脂砂实型铸造,造价高。
铣床铸件的铸造工艺流程:
1.铸件毛坯不得有砂眼,气孔,缩松,裂纹等铸造缺陷。
2.铸件需要进行退火处理,俗称二次回火。
3.进行杂物清理,把废砂等杂物清理干净。
4.铸件表面要喷防锈漆(根据客户要求选择)。
5.未注铸造倒角半径R10。
铣床铸件主要用作机器零部件的毛坯,有些精密铸件,也可直接用作机器的零部件。铸件在机械产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拖拉机中,铸件重量约占整机重量的50~70%,农业机械中占40~70%,机床、内燃机等中达70~90%。各类铸件中,以机械用的铸件品种 多,形状 复杂,约占铸件总产量的60%。其次是冶金用的钢锭模和工程用的管道。
铣床铸件均采用树脂砂、消失模实型铸造,单件达到40吨以上,年生产量在8000吨左右。机床床身材料大多选用灰铁铸铁材质,也有极少量的铸钢机床床身,现代机床床身设计中用结构钢焊接的床身比例逐渐上升。铸铁机床床身有良好的铸造性能,便于铸造出各种复杂结构的形体;与钢相比铸铁虽然抗拉强度较低,但抗压强度与钢接近,大多数机床床身对抗拉强度要求不高, 可以满足性能要求;铸铁材质有良好的减震性能, 有利于避免机床运转时产生震动,降低噪音。灰铁材质铸造床身有良好的润滑性能,结构中的微孔可以容纳较多润滑油,同时含有的碳元素有自润滑作用。
铣床铸件加工误差:机床铸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称为加工误差。加工误差的大小表示了加工精度的高低,加工误差是加工精度的度量。机床铸件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的资料介绍:机床铸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则加工的零件机床铸件精度就越高。
铸件非加工表面和外观质量对铸件商品性颇有影响,它们包括:
⑴表面凹凸度(涨箱、缩陷和夹砂);
⑵表面或内腔清洁度(粘砂、粘"涂料层");
⑶平面度偏差(非加工面起伏不平);
⑷表面粗糙度;
⑸轮廓清晰度(凸台、脐子等结构单元的轮廓清晰度,用肉眼评定)。
铣床铸件对消失模的要求:
⑴:涂料要求:采用水基石墨涂料,其波美度为60-70之间,涂刷时在温室内,烘干前严禁搬动,以防止变形。
⑵:刷涂要求:涂料搅拌均匀,刷涂时严谨露白。
⑶:涂层烘干:涂料供干后要有足够的强度,在50-60℃的烘干24h。
影响机床铸件质量的因素很多:
机床铸件的设计工艺性。进行设计时,除了要根据工作条件和金属材料性能来确定机床铸件几何形状、尺寸大小外,还 从铸造合金和铸造工艺特性的角度来考虑设计的合理性,即明显的尺寸效应和凝固、收缩、应力等问题,以避免或减少铸铜件的成分偏析、变形、开裂等缺陷的产生。
是合理的铸造工艺。即根据铸件结构、重量和尺寸大小,铸造合金特性和生产条件,选择合适的分型面和造型、造芯方法,合理设置铸造筋、冷铁、冒口和浇注系统等。以保证获得 铸件。
第三是铸造用原材料的质量。金属炉料、耐火材料、燃料、熔剂、变质剂以及铸造砂、型砂粘结剂、涂料等材料的质量不合标准,会使铸件产生气孔、针孔、夹渣、粘砂等缺陷,影响铸件外观质量和内部质量,严重时会使铸件报废。
第四是工艺操作,要制定合理的工艺操作规程,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使工艺规程得到正确实施。
床身铸件用不锈铸钢的钢号与化学成分,单位:(质量分数)(%)
钢 号 | C | Si | Mn | P ≤ | S ≤ | Cr | Ni | Mo | 其他 |
ZG15Cr13 (ZG1Cr13) | ≤0.15 | ≤1.50 | ≤1.00 | 0.040 | 0.040 | 11.5~ 14.0 | ≤1.00 | ≤0.05 | --- |
ZG20Cr13 (ZG2Cr13) | 0.16~ 0.24 | ≤1.00 | ≤0.60 | 0.030 | 0.035 | 11.5~ 14.0 | --- | --- | --- |
ZG30Cr13 (ZG3Cr13 | 0.20~ 0.40 | ≤1.50 | ≤1.00 | 0.040 | 0.040 | 11.5~ 14.0 | ≤1.00 | ≤0.05 | --- |
ZG12Cr18Ni9Ti (ZG1Cr18Ni9Ti) | ≤0.12 | ≤1.50 | 0.80~ 2.00 | 0.030 | 0.040 | 17.0~ 20.0 | 8.00~ 11.00 | Ti5(C—0.03)~0.80 | |
ZG06Cr13Ni4Mo (ZG0Cr13Ni4Mo) | ≤0.06 | ≤1.00 | ≤1.00 | 0.030 | 0.030 | 11.5~ 14.0 | 3.50~ 4.50 | 0.40~ 1.00 | |
ZG06Cr13Ni6Mo (ZG0Cr13Ni6Mo) | ≤0.06 | ≤0.70 | ≤0.80 | 0.030 | 0.030 | 12.0~ 14.0 | 5.50~ 6.50 | 0.40~ 1.00 | |
ZG08Cr19Ni9 (ZG0Cr19Ni9) | ≤0.08 | ≤2.00 | ≤1.50 | 0.040 | 0.040 | 17.0~ 21.0 | 8.00~ 11.00 | ||
ZG08Cr19Ni11Mo3 (ZG0Cr19Ni11Mo3) | ≤0.08 | ≤1.50 | ≤1.50 | 0.040 | 0.040 | 18.0~ 21.0 | 9.00~ 13.00 | 3.00 4.00 | |
ZG12Cr22Ni12 (ZG1Cr22Ni12) | ≤0.12 | ≤2.00 | ≤1.50 | 0.040 | 0.040 | 20.0~ 23.0 | 10.00~ 13.00 | ||
ZG20Cr25Ni20 (ZG20Cr25Ni20) | ≤0.20 | ≤2.00 | ≤1.50 | 0.040 | 0.040 | 23.0~ 27.0 | 19.00~ 31.00 | ||
ZG12Cr17Mn9Ni4Mo3Cu2N (ZG1Cr17Mn9Ni4Mo3Cu2N) | ≤0.12 | ≤1.50 | 8.00~ 10.00 | 0.060 | 0.035 | 16.00~ 19.00 | 3.00~ 5.00 | 2.90~ 3.50 | Cu 2.00~250; N 0.16~0.26 |
ZG12Cr18Mn13Mo2CuN (ZG1Cr18Mn13Mo2CuN) | ≤0.12 | ≤1.50 | 12.00~ 14.00 | 0.060 | 0.035 | 17.00~ 20.00 | --- | 1.50~ 2.00 | Cu 1.00~1.50; N 0.19~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