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腾辉数控位于广东东莞。公司专业从事石墨雕铣机、陶瓷雕铣机、加工中心等数控设备的研发与制造。公司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致力于精细化管理和*作业的管理。立足于产品的质量管理,以其优良的品质,新颖的设计,合理的价格,完善的售后服务赢得了广大中外客户的支持。
塑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的能力,而超塑性是指材料在特定条件下,呈现出异常低的变形抗力和异常高的流变能力。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塑性变形能力,例如我们小时候玩的泥巴,小孩只需要用很小的力,就能随心所欲改变泥巴的形状,而装饮料的塑料瓶,要改变其形状却没那么容易,于是我们认为,泥巴的塑性比塑料瓶更好。在材料加工过程中,我们理所当然地希望材料的塑性能够尽量地好,这样我们易于获得各种复杂形状的材料。金属材料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塑性,因此可以采用诸如锻造、冲压等塑性加工方法实现材料的成形。
陶瓷材料在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和砖、岩石等建筑材料一样的脆性材料,其塑性变形的能力很差,但是由于陶瓷热稳定性好、硬度高、耐磨耐腐蚀等特性,人们一直试图突破千百年来陶瓷材料自身的塑性,希望能够利用陶瓷的超塑性变形特性,使其像金属一样可以采用塑性加工手段制成精密尺寸的陶瓷零件。
早在60年代,人们曾经利用传统的塑性加工手段,如挤压、锻压等,对陶瓷部件的制备进行尝试,但是,由于需要在很高温度下进行(如热锻氧化铝陶瓷需要在1900℃下进行),这一思路被放弃了。研究人员对各种特种陶瓷材料进行实验,发现陶瓷材料的塑性要在高温、低速条件下才能实现大的变形。
直到1985年,日本名古屋国家工业研究所材料人员采用氧化*基陶瓷材料(含5wt%sio2的2.5y-tzp)制作了拉伸形变量高达1038%的陶瓷“拉面”。可以想象,这就好比将一块长度为10厘米的面团拉成长1米的拉面,而且还是使用的是脆性的陶瓷材料,这是多么的奇迹!
自从氧化*陶瓷的超塑性被发现以来,学者们不断探究其变形机制和根本原因。但是,目前对于陶瓷超塑性的变形机制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大多数模型都认为晶界滑动是超塑性的重要变形机制,但对晶界滑动的协调机制还未能*阐明。
除了陶瓷变形机理的研究,研究人员还着力于实现陶瓷的超塑性变形。目前,普遍认为,引入晶界玻璃相和细晶化是改变成型性能的两种有效措施。而纳米材料由于晶粒非常细小、晶界所占体积分数很大,很可能会在较低的温度下表现出高应变速率或低应力超塑性,使这类陶瓷材料的超塑性加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