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中部(郑州)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暨第28届好博郑州工业展览会
2025-04-23 【机床商务网栏目 市场分析】通过观察和了解各项经济指标,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鉴于此,笔者归纳了若干关键的经济统计数据,并附以基础分析,期望能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简析: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2%、48.8%和48.7%,比上月下降2.0、1.1和0.9个百分点,均低于临界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生产略有放缓。
新订单指数为49.2%,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回落。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0%,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较上月下降。
从业人员指数为47.9%,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有所回落。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继续加快。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
PPI方面,4月份PPI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相同。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简析:
影响本月PPI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下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下行,影响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下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3.1%,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价格下降2.5%。
二是国内部分能源价格季节性下降。北方供暖全面结束,煤炭需求进入传统淡季,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煤炭加工价格环比均下降3.3%。新能源发电成本低、替代作用强,加之风力发电出力增加,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环比下降0.3%。
王青表示,后期工业品价格走势将主要取决于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的效果,其中房地产支持政策的影响最大。接下来要重点关注美国与其他国家关税谈判及中美经贸对话的进展,这会对国际大宗商品走势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
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170.2亿元,同比增长1.4%。
简析:
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022.8亿元,同比下降4.4%;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596.4亿元,增长1.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429.2亿元,增长2.5%;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706.8亿元,增长4.3%。
1—4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2875.0亿元,同比下降26.8%;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5549.3亿元,增长8.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2745.8亿元,增长4.4%。
1—4月份,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45.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4.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5.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6%,纺织业增长3.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4.4%,汽车制造业下降5.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6.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48.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同比增亏,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由亏转盈。
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3.44万亿元,同比增长3.2%;发生营业成本37.16万亿元,增长3.4%;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87%,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为去年以来月度增速中较高的速度。从增长面来看,4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超过八成。
简析:
今年以来,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有宏观政策效能持续释放,‘两重’建设、‘两新’政策激发内需潜力的拉动,也有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深入、创新发展动能增强的影响。
以上就是本网整理的近期重要经济统计数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各媒体相关报道。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