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北省洗涤污水处理设备工程简介
1全过程控制原则。对洗涤污水产生、处理、排放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2减量化原则。严格洗涤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在污水和污物发生源处进行严格控制和分离,洗涤污水分别收集,即源头控制、清污分流。严禁将医院的污水和污物随意弃置排入下水道。
3就地处理原。则。为防止洗涤污水输送过程中的污染与危害,在医院必须就地处理。
4分类指导原则。根据洗涤性质、规模、污水排放去向和地区差异对医院污水处理进行分类指导。
5达标与风险控制相结合原则。全面考虑洗涤污水达标排放的基本要求,同时加强风险控制意识,从工艺技术、工程建设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6生态安全原则。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减少处理过程中消毒副产物产生和控制出水中过高余氯,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二、湖北省洗涤污水处理设备工程设备安装
污水处理系统机柜和接线
1、机柜所选用的主要元器件(包括插接件)均采用优质原件,所有电子元器件及整机符合标准和部颁标准的要求,使之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互换性。
2、机柜内的各种插件接触良好,可靠耐用、插拔方便,并具有防震止脱的措施。
3、机柜柜体由金属材料制成,面板采用不小于2mm厚的钢板制成。屏的底部有可封闭的电缆孔。机柜的机械结构能防灰尘,虫及小动物,机械振动,潮湿及有害气体的影响,机柜内接插件部分不产生接触不良现象。柜内设置照明灯,电源采用AC220V,灯与门联锁。
4、机柜门采用一定的措施,以提高抗射频干扰(RFI)能力。
5、机柜设计满足电缆由柜底或柜顶引入的要求。
6、本系统对需要散热的电源装置,提供排气设施。
7、机柜柜体经涂漆防护处理,漆膜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平整、光洁,无砂粒、流漆、斑点,起泡、手印和粘附物等。无脱落或露底现象。机柜柜体色标由买方提供。
8、柜内接线端子采用万可弹簧式接线端子,并使其在安装、接线、维修、试验和更换时便于操作,即为离柜底350mm以上和距柜顶150mm以下,每个端子排和端子有清楚的标志,每根接线上都必须套有线号管,线号管上应标有本侧端子号、对侧端子号、回路号,并与图纸和接线相符。
9、柜内继电器、接触器等电气设备选用施耐德产品,并经买方认可。
10、柜上的电缆固定良好,防止脱落拉坏接线端子排造成事故。跳(合)闸引出端子与正电源适当隔开,跳闸合闸端子不相连。弱电信号线不与有强干扰的导线相邻近。
11、柜内配线为耐热、耐潮、阻燃的绝缘铜绞线。导线额定电压为1000V。一般控制导线截面不小于0.75mm2,电流、电压及断路器合闸回路的控制导线截面不小于2.5mm2。
12、机柜防护等级:IP56(现场)
三、设备应用
工程调试运行
UASB反应器调试的核心内容是颗粒污泥的驯化、培养。UASB 反应器投入运行前必须进行充水实验和气密性实验。实验完成后选用同类废水同一温度范围的污泥(中温污泥)进行接种,接种污泥浓度按20 kg/m3 计算,将含水率为80%的接种污泥100 t经筛滤稀释后,用污泥泵均匀输送到UASB 反应器。驯化过程中反应器内反应液的温度控制在(35±2)℃,反应液的pH 控制在6.8~7.2,出水VFA 控制在3mmol/L 以下,营养物质按C:N:P=(350~500):5:1 的比例投加。UASB 反应器的启动和污泥的颗粒化分3个阶段:反应器COD 负荷低于2 kg/(m3·d)的初始阶段;反应器COD 负荷升至2~5 kg/(m3·d)的启动阶段;反应器COD 负荷超过5 kg/(m3·d)以后的阶段。初始阶段UASB 反应器COD 负荷由0.1 kg/(m3·d)开始,废水采用出水回流稀释后进液(COD 进水控制在2 000 mg/L 以下),废水水力停留时间24 h,以镜检结果和COD 去除率达80%以上作为负荷增加的依据,通过降低进水稀释比每次增加负荷20%~30%,逐步增加至设计负荷。运行过程中严格控制pH、温度、COD、VFA 等参数,根据参数值及时调整进水水量、浓度,保持稳定运行。
两级生物接触氧化池与UASB 反应器同时启动,接种污泥浓度按4 kg/m3 计算,共投加含水率为80%的接种污泥36 t,闷曝48 h 后接受UASB 反应器出水,连续进水。营养物质按C:N:P=100:5:1 的比例投加,控制池内溶解氧为2~4 mg/L。生化处理系统启动3 个月后基本稳定,此时接触氧化池填料上形成一层灰白色的生物膜,膜上的微生物主要有纤毛虫、钟虫等原生生物和轮虫等后生生物。
混凝沉淀单元运行参数的优化对于污水处理成本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混凝沉淀系统调试的主要工作为通过大量的试验来确定PAC、PAM 的*投加量从而达到*化处理效果。经调试,PAC(配制质量分数10%)的*投加量为20~50 mg/L,PAM(配制浓度1‰)的*投加量为1~5 mg/L。
经过3 个月的调试,系统调试成功并投入正常运行,经监测外排废水水质全部符合GB 8978-1996排放标准一级标准。稳定运行后系统对COD、BOD5处理效果分别见图2 和图3。由图2 可以看出,UASB反应器进水COD 平均为4 571 mg/L,经过系统处理后UASB 反应器出水COD 平均为1 386 mg/L,二级接触氧化池出水COD 平均为71 mg/L,混凝沉淀池出水COD 平均为64 mg/L,COD 总去除率为98.61%。由图3 可以看出,UASB 反应器进水平均BOD5为2 363 mg/L,经过系统处理后UASB 反应器出水BOD5平均为704 mg/L,二级接触氧化池出水BOD5平均为25 mg/L,混凝沉淀池出水BOD5平均为20 mg/L,BOD5总去除率为99.17%。
四、处理工艺
废水处理的三种模式
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主要有三种模式,即以获取沼气能源、将沼液沼渣进行资源化利用为目的的模式Ⅰ、模式Ⅱ工艺和以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为目标的模式Ⅲ工艺。畜禽养殖废水由于其有机物浓度高及大量致病菌的存在,无论采取何种处理模式,厌氧应是一个*的处理阶段。
1、模式Ⅰ适用范围及工艺流程
模式Ⅰ适用于非环境敏感区,当地能源需求量大,有足够可供施用的土地资源的养殖场(区),该模式工艺要求粪尿全进厌氧反应器。其典型的工艺流程见图1。
2、 模式Ⅱ适用范围及工艺流程
模式Ⅱ适用于座落于非环境敏感区的养殖场,且沼气能源需求不大,主要以进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降低有机物浓度、减少沼液和沼渣消纳所需配套的土地面积为目的,周围具有足够大的土地面积以全部消纳低浓度沼液。废水进入厌氧反应器之前应*行固液(干湿)分离,然后再对固体粪渣和废水分别进行处理。其典型的工艺流程见图2。
3、模式Ⅲ适用范围及工艺流程
模式Ⅲ主要是基于受当地沼气能源供求实际情况的限制,周边又没有足够的可供消纳沼液、沼渣的土地,其厌氧出水(沼液)必须再经过进一步处理,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其典型的工艺流程见图3。
4、处理模式选择
1)模式Ⅰ、模式Ⅱ强调种养结合,在获取沼气能源的同时,沼液、沼渣应*得到消纳,实现粪污“*”。当所在地区不具备全部消纳粪污资源的条件
时,应选择模式Ⅲ工艺。
2)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干清粪工艺的养殖场不宜采用模式Ⅰ(即粪尿全进)处理工艺,固体粪便宜采用好氧堆肥等技术单独进行无害化处理。
3)从技术经济条件综合考虑,养殖规模在存栏(以猪计)2000头及以下的,应尽可能采用模式Ⅰ或模式Ⅱ处理工艺。而当存栏(以猪计)在1万头及以上的,应采取模式Ⅲ处理工艺。这是因为,从环境安全、二次环境污染防治角度考虑,存栏(以猪计)1万头及以上的养殖场区,其周边通常不会具有如此大面积的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来消纳沼液、沼渣,并且这种大规模综合利用工程,一旦发生紧急事故会产生巨大的环境隐患,因此,这种大规模的养殖场区应有相应的环保达标处理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