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精密移动工作台的设计和原理
2008年07月17日 11:47点击:1357来源:>>进入该公司展台
三维精密移动工作台的设计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下面对它的整体设计及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1 整体设计
- 结构设计
- 三维精密移动工作台主要由支撑装置、微位移驱动读数装置、承重及微位移机构、连接装置几部分组成。微位移驱动读数装置、承重及微位移机构的选择和设计对整个产品的设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是采用螺旋微动装置驱动,分划筒读数装置示数,以及滚动摩擦导轨进行导移。也就是说,整个三维精密移动工作台由支撑装置——底座、底板,微位移驱动读数装置,承重及微位移机构——三维方向上的滑板、导轨,以及连接装置——直角固定块等组成。
- 设计原则和设计原理
- 在几何量测量仪器设计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或在一定场合下带有普遍性的设计原则和设计原理。这些设计原则和设计原理,根据不同仪器设计的具体情况,作为仪器设计中的技术措施,在保证和提高仪器精度、改善仪器性能、以及降低仪器成本等方面带来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如何在仪器的总体方案中遵循或恰当地运用这些原则和原理,便是仪器总体设计阶段中应当突出考虑的一个内容。在本设计中,为了减少阿贝误差的影响,在底座的设计中尽量保证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运动的线性关系,导轨的结构设计及其工艺上尽量保证导轨有较好的运动直线性。采用螺旋微位移驱动读数装置,遵循测量链zui短原则,尽量使测量环节zui少,从而减少误差、提高整体机构的精度。
- 螺旋测微原理是指螺旋运动的直线位移与角位移成比例的原理。其套筒上刻有上、下两排刻线,同排刻度线间距为1mm,上下两排刻线错开0.5mm,即与测微丝杠的螺距相等。微分筒上刻有50等分刻线,当它旋转一周时,丝杠位移0.5mm:转动一格,丝杠移动0.01mm。所以螺旋测微器的分度值为0.01mm,灵敏度为0.001mm。
|
2 关键部件的设计
L=e+l+ab | (1) | |
而 | ab=a'b'=a'c+cb'=e+cb' | (2) |
Vr=Vm/2 | (3) | |
则 | cb'=Smax/2 | (4) |
因此 | L=2e+l+(Smax/2) | (5) |
由式(5)可得 | l=L-2e-(Smax/2)=55mm | (6) |
则簧片的总长可设计为 | L'=l+2e=65mm | (7) |
3 精度分析
- 误差来源
- 三维精密移动工作台是为了解决某些精度较高的测量问题而设计制造的仪器。主要用来测量一定范围空间内的长度或距离等。其是以分厘卡驱动定位和坐标测量为基础的测量仪器。它以长度基准元件与被测长度(或距离)相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的大小。测量时,首先在读数装置——微分筒上读出*个读数,然后旋动分厘卡驱动滑板,对准工件后,再在读数装置上读出第二个读数,两读数之差便是工件的被测尺寸。其测量方程式为
L=b-a 式中:L为被测尺寸:b为第二次读数:a为*次读数。- X、Y、Z三轴向上分厘卡,是采用螺旋测微方法进行直接读数的。因此其测量方程为
?=x - 根据分厘卡的读数原理,如图3所示,误差主要有螺距误差1?m,测微读数误差
r,一般认为读数误差是仪器读数的1/10,分厘卡zui小读数为10?m,即
r=t/10=1?m。
- 三维精密移动工作台是为了解决某些精度较高的测量问题而设计制造的仪器。主要用来测量一定范围空间内的长度或距离等。其是以分厘卡驱动定位和坐标测量为基础的测量仪器。它以长度基准元件与被测长度(或距离)相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的大小。测量时,首先在读数装置——微分筒上读出*个读数,然后旋动分厘卡驱动滑板,对准工件后,再在读数装置上读出第二个读数,两读数之差便是工件的被测尺寸。其测量方程式为
- 精度分析
- 由上述误差分析可得三维精密移动工作台的总体误差为:
- x方向上:
SX测微螺距的加工误差、
rX分厘卡的读数误差、
X2第二维上X方向上的误差、
X3第三维上X方向上的误差。
limX=±(
2SX+
2rX+
2X2+
2X3)?=±1.581?m
- 同理求得
limY=±(
2SY+
2rY+
2Y2+
2Y3)?=±1.581?m
limZ=±(
2SZ+
2rZ+
2Z2+
2Z3)?=±1.581?m
- 则三维精密移动工作台仪器总的测量误差为
lim=±(
2limX+
2limY
2limZ)?=±2.793?m
|
|
关键词:工作台
上一篇:用户选购仪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凡本网注明"来源:机床商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机床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机床商务网,//www.jc35.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