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厅收藏该商铺

您好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东莞市振飞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技术文章>走刀路线主要遵循的原则

技术文章

走刀路线主要遵循的原则

阅读:2839          发布时间:2009-2-17
工序顺序是指同一道工序中,各个表面加工的先后次序。它对零件的加工质量、加工效率和数控加工中的走刀路线有直接影响,应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和工序的加工要求等合理安排。工序的划分与安排一般可随走刀路线来进行,在确定走刀路线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应能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如图1所示,当铣削平面零件外轮廓时,一般采用立铣刀侧刃切削。刀具切入工件时,应避免沿零件外廓的法向切入,而应沿外廓曲线延长线的切向切入,以避免在切入处产生刀具的刻痕而影响表面质量,保证零件外廓曲线平滑过渡。同理,在切离工件时,也应避免在工件的轮廓处直接退刀,而应该沿零件轮廓延长线的切向逐渐切离工件。

 

图 1

 

铣削封闭的内轮廓表面时,若内轮廓曲线允许外延,则应沿切线方向切入切出。若内轮廓曲线不允许外延,如图2所示,刀具只能沿内轮廓曲线的法向切入切出,此时刀具的切入切出点应尽量选在内轮廓曲线两几何元素的交点处。当内部几何元素相切无交点时,为防止刀补取消时在轮廓拐角处留下凹口,刀具切入切出点应远离拐角。

 

图 2

 

图3所示为圆弧插补方式铣削外整圆时的走刀路线图。当整圆加工完毕时,不要在切点处直接退刀,而应让刀具沿切线方向多运动一段距离,以免取消刀补时,刀具与工件表面相碰,造成工件报废。铣削内圆弧时也要遵循从切向切入的原则,安排从圆弧过渡到圆弧的加工路线,如图4所示,这样可以提高内孔表面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

 

图 3

图 4

 

对于孔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在精镗孔系时,镗孔路线一定要注意各孔的定位方向一致,即采用单向趋近定位点的方法,以避免传动系统反向间隙误差或测量系统的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铣削曲面时,常用球头刀采用行切法进行加工。所谓行切法是指刀具与零件轮廓的切点轨迹是一行一行的,而行间的距离是按零件加工精度的要求确定的。

 

对于边界敞开的曲面加工,可采用两种走刀路线。如发动机大叶片,采用图5左图所示的加工方案时,每次沿直线加工,刀位点计算简单,程序少,加工过程符合直纹面的形成,可以准确保证母线的直线度。当采用图5右图所示的加工方案时,符合这类零件数据给出情况,便于加工后检验,叶形的准确度较高,但程序较多。由于曲面零件的边界是敞开的,没有其他表面限制,所以边界曲面可以延伸,球头刀应由边界外开始加工。

图 5

 

在图6中,左图和中图分别为用行切法加工和环切法加工凹槽的走刀路线,而右图是先用行切法,zui后环切一刀光整轮廓表面。三种方案中,左图方案的加工表面质量zui差,在周边留有大量的残余;中图方案和右图方案加工后的能保证精度,但中图方案采用环切的方案,走刀路线稍长,而且编程计算工作量大。

 

图 6

 

此外,轮廓加工中应避免进给停顿。因为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会使工艺系统产生弹性变形并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进给停顿时,切削力突然减小会改变系统的平衡状态,刀具会在进给停顿处的零件轮廓上留下刻痕。

 

为提高工件表面的精度和减小粗糙度,可以采用多次走刀的方法,精加工余量一般以0.2mm~0.5mm为宜。而且精铣时宜采用顺铣,以减小零件被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值。

 

2.应使走刀路线zui短,减少刀具空行程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如图7所示是正确选择钻孔加工路线的例子。按照一般习惯,总是先加工均布于同一圆周上的8个孔,再加工另一圆周上的孔,如图7左图所示。但是对点位控制的数控机床而言,要求定位精度高,定位过程尽可能快,因此这类机应按空程zui短来安排走刀路线,如图7右图所示,以节省时间。

 

图 7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对比框

产品对比 二维码 意见反馈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