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只打一针的疫苗与之前的两针三针疫苗有何不同? 阅读:201 发布时间:2022-3-6 只打一针的疫苗与之前的两针三针疫苗有何不同? 只打一针的疫苗来了! 它是一种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 这一疫苗由康希诺生物和中国人民军事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团队合作研发,于2020年3月16日在开展临床研究。 自5月13日起,上海全市各区已陆续开始供应这一疫苗。 今年2月25日,这一疫苗获得国家批准在国内附条件上市。 上海市疾控中心方面透露,与之前使用的三种病毒灭活疫苗相比,这款由康希诺生产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在技术原理、接种程序方面*不同,但在接种方式、接种年龄范围、安全性方面都相同。 技术原理和接种程序不同 首先是技术原理不同,这个疫苗的腺病毒载体,是剔除了腺病毒(这里用的是人5型腺病毒,Ad5)中与复制相关的基因,这样病毒就不会在人体中复制。再把病毒刺突蛋白(S 蛋白)的基因插入进去。这个新插入基因让重新组装的病毒进入人体后,可以在体内复制出病毒刺突蛋白,我们的免疫系统发现刺突蛋白后会启动免疫应答,同时记住它的样子,下次碰到真的病毒就会马上做出反应清除它们。 这一技术,此前曾被陈薇院士成功用于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研发。 而我们熟悉的病毒灭活疫苗,是通过化学等方法直接使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同时保留能引起人体免疫应答的活性部分。 其次是接种程序不同,腺病毒载体疫苗基础免疫为1剂次(0.5ml);病毒灭活疫苗的目前推荐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每剂0.5ml),接种间隔建议3-8周。腺病毒载体疫苗III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在单针接种疫苗28天后,疫苗对所有症状的总保护效力为65.28%,对重症的保护效力为90.07%。从目前进行的中和抗体交叉实验结果来看,疫苗对突变株有保护作用。 接种方式、接种年龄范围、安全性方面相同 但上海市疾控中心方面透露,这一疫苗在接种方式、接种年龄范围、安全性方面与之前三款灭活疫苗相同,接种者都在上臂三角肌注射,适用对象都是18周岁及以上人群。 与此同时,不管是从临床试验研究的结果还是紧急使用的研究结果、上市后监测的结果来看,包括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灭活疫苗在内的已经附条件获批上市的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接种后不良反应和其他疫苗一样,主要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头疼、肌肉酸痛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联系接种点,由后者给予处置指导。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不建议接种 上海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这一疫苗的接种禁忌症与之前使用的三款灭活疫苗类似,但特别要提醒的是,HIV感染者、硬皮病、皮肌炎和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现阶段不建议接种。 同时,糖尿病患者及有惊厥、癫痫、脑病或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者需慎用;有哮喘病史者慎用;血小板减少症及任何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肌肉注射本品可能会引起出血,需慎用。 上海市疾控中心方面透露,到目前为止收集到的有效性数据证明,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保护时间至少可以达到6个月以上,由于距离疫苗研发时间不长,对疫苗免疫持久性的持续性观察还在进行中。 不建议使用腺病毒疫苗进行加强 上海市疾控专家建议,接种过1剂灭活疫苗者,建议使用灭活疫苗完成全程接种;已经接种完2剂灭活疫苗者,暂不建议使用腺病毒疫苗加强。 “单剂接种可以快速实现免疫保护,缩短接种周期,这种单剂接种方案将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群体免疫。"康希诺生物研发中心高级总监李军强介绍,由于该款疫苗使用腺病毒载体技术路线,与相同技术路线开发的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一样,可于2°C至8°C之间稳定保存,更易于正常运输及存储,疫苗可及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