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医疗污水处理达标排放设备医疗污水处理达标排放设备
医院污水是指医院(综合医院、专业病院及其它类型医院)向自然环境或城市管道排放的污水。其水质随不同的医院性质、规模和其所在地区而异。每张*每天排放的污水量约为200-1000L。医院污水中所含的主要污染物为:病原体(寄生虫卵、病原菌、病毒等)、有机物、漂浮及悬浮物、放射性污染物等,未经处理的原污水中含菌总量达10^8个/mL以上。因此,关于医院污水处理是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对于医院机构来说,医院污水主要来源于各科室,例如放射科、口腔科、病理科、手术室、各类检验室、门诊、其他科室及病房、洗衣房、食堂、办公室以及传染科病房(所有含传染病房的医疗机构统称为传染科医院)。洗印废液、放射性废水、含铬废水、含贡废水、酸性废水、含氰废水、其他生活类污水、洗衣污水、食堂污水、传染病房污水等构成了医疗机构污水。而不同的污水处理方式不同,洗印废液需要作为危险废物由专业公司收集外运到医院外进行处理,医院内部不做处理;放射性污水则经过预处理后可直接排放;含铬废水、含贡废水、酸性废水、含氰废水、其他生活类污水、洗衣污水都是经过预处理后排放到化粪池,再经过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才能排放;食堂污水经过隔油池初步处理后,排放至污水处理站再次处理后排放;传染性病房的污水要排放至化粪池,进行预消毒后再去余氯,后才到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后排放。
关于医院污水排放进水水量的问题,其具体标准如下:
规模 (床位) | 100及以下 | 150 | 200 | 300 | 400 | 500 | 600 | 700 | 800 | 1000 | 1500 |
平均污水量 | 300L/床·d | 300~400L/床.d | 400~600L/床.d, | ||||||||
日变化系数 | 2.5 | 2.2~2.5 | 2.0~2.2 | ||||||||
污水量m3/d | ~30 | 45~60 | 60~80 | 90~120 | 120~160 | 200~300 | 240~360 | 280~420 | 320~480 | 400~600 | 600~900 |
注: | 1、新建医疗机构污水排放量应根据《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质[2003]4号进行取值设计; 2、污水排放量有实测数据的按实测数据; 3、用上表估算污水量时,经济发达地区、设施完善的医疗机构取上限;设施比较落后的老医疗机构取下限。 |
而医院污水进水水质要求如下:
项目 | CODcr mg/L | BOD5 mg/L | SS mg/L | 氨氮 mg/L | 粪大肠杆菌 个/L |
污水浓度范围 | 150~300 | 80~150 | 40~120 | 10~50 | 1.0×106~3.0×108 |
平均值 | 250 | 100 | 80 | 30 | 1.6×108 |
注: | 1、新建医疗机构每张*污染物的排污量可按下列数值选用: BOD5:40-60g/床.d,CODcr:100~150g/床.d,悬浮物:50~100g/床.d; 2、污水水质有实测数据的按实测数据; 3、无实测数据时可参考上表水质。 |
医院机构污水排放标准
序号 | 控 制 项 目 | 传染医疗机构 | 综合医疗机构 | |
排入自然水体标准 | 排入市政管网标准 | |||
1 | 粪大肠菌群数/(MPN/L) | 100 | 500 | 5000 |
2 | 肠道致病菌 | 不得检出 | 不得检出 | - |
3 | 肠道病毒/结核杆菌 | 不得检出 | 不得检出 | - |
4 | pH | 6~9 | 6~9 | 6~9 |
5 | 化学需氧量(COD) 浓度/(mg/l) 允许排放负荷/[g/(床位·d)] |
60 60 |
60 60 |
250 250 |
6 | 生化需氧量(BOD) 浓度/(mg/l) 允许排放负荷/[g/(床位·d)] |
20 20 |
20 20 |
100 100 |
7 | 悬浮物(SS) 浓度/(mg/l) 允许排放负荷/[g/(床位·d)] |
20 20 |
20 20 |
60 60 |
8 | 氨氮/(mg/l) | 15 | 15 | - |
而医疗机构关于污水处理,有六大原则:其具体为分类处理原则、全过程控制原则、就地处理原则、生态安全原则、达标与风险控制相结合原则、减量化原则。而其处理工艺选择的原则有两点:
1、 处理出水排入下水道(下游设有二级污水处理厂)的综合医疗机构*采用二级处理,对采用一级处理工艺的必须加强处理效果;
2、 其他机构必须采用二级处理。
根据工艺处理原则,可将医疗机构分为传染病医疗机构和综合医疗机构;排放水体分为自然水体和市政下水道;处理工艺分为二级处理工艺和一级处理工艺,
一级处理工艺:
一级处理工艺主要作用是将病毒、病菌的颗粒物的去除以及杀毒功能,非传染性医疗机构用水排出是先经过格栅,滤去残渣,到调节池进行调节后,进行一级处理,处理后的污水在经过消毒然后才能排到城市污水管网。而经过一级处理工艺处理后产生的污泥,排放到污泥池,在经过污泥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若污泥中仍含有污水,再返回到调节池,再次进行一级重复处理。
二级处理工艺:
二级处理工艺除了将病毒、病菌的颗粒物的去除以及杀毒功能以外,还有个去除CODcr、BOD5、NH3—N等化学物质的功能,其主要处理过程为医疗机构污水经过格栅,滤去残渣,到调节池进行调节后,在到生化系统进行处理,后进行消毒,排放至城市污水自然水体。生化系统处理后部门污泥直接排入污泥池,进入到污泥处理系统。若未处理干净的污泥会再次进入到格栅,重复处理分离。
综合两种处理工艺来看,污泥的产生主要是四种途径:化粪池污泥、一级处理污泥、格栅栅渣以及生化处理污泥。而针对这些污泥,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减量处理,一种是消毒处理。
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废气,因为病毒从医疗机构水处理构筑物表面挥发到大气中会造成的病毒的二次感染,所以进行废气处理也是很有必要的,废气处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过滤消毒,一种抽风。
消毒技术主要有Cl2消毒,次氯酸钠(NaOCl)消毒、二氧化氯(ClO2)消毒、臭氧(O3)消毒以及紫外线消毒。其具体的优缺点对比及消毒效果如下表:
优点 | 缺点 | 消毒效果 | |
氯Cl2 | 具有持续消毒作用;工艺简单,技术成熟;操作简单,投量准确。 | 产生具致癌、致畸作用的有机氯化物(THMs);处理水有氯或氯酚味;腐蚀性强;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险性。 | 能有效杀菌,但杀灭病毒效果较差。 |
次氯酸钠NaOCl | 无毒,运行、管理无危险性。 | 产生具致癌、致畸作用的有机氯化物(THMs);使水的PH值升高。 | 与Cl2杀菌效果相同。 |
二氧化氯ClO2 | 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不产生有机氯化物(THMs);投放简单方便;不受pH影响。 | ClO2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险性;只能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制取设备复杂;操作管理要求高。 | 较Cl2杀菌效果好。 |
臭氧O3 | 有强氧化能力,接触时间短;不产生有机氯化物;不受pH影响;能增加水中溶解氧。 | 臭氧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险性;操作复杂;制取臭氧的产率低;电能消耗大;基建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 | 杀菌和杀灭病毒的效果均很好。 |
紫外线 | 无有害的残余物质;无臭味;操作简单,易实现自动化;运行管理和维修费用低。 | 电耗大;紫外灯管与石英套管需定期更换;对处理水的水质要求较高;无后续杀菌作用。 | 效果好,但对悬浮物浓度有要求。 |
在污泥处理过程中,有个环节是生化系统处理环节,生化系统有不同的处理工艺,其主要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膜—生物反应器、曝气生物滤池,其各处理工艺具体优缺点对比如下表:
工艺类型 | 优点 | 缺点 | 基建投资 |
活性污泥法 | 对不同性质的污水适应性强。 | 运行稳定性差,易发生污泥膨胀和污泥流失,分离效果不够理想 | 较低 |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 抗冲击负荷能力高,运行稳定;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污泥产量较低;无需污泥回流,运行管理简单。 | 部分脱落生物膜造成出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稍高。 | 中 |
膜-生物反应器 |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优质稳定,有效去除SS和病原体;占地面积小;剩余污泥产量低甚至无。 | 气水比高,膜需进行反洗,能耗及运行费用高。 | 高 |
曝气生物滤池 | 出水水质好;运行可靠性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无污泥膨胀问题; 容积负荷高且省去二沉池和污泥回流,占地面积小。 | 需反冲洗,运行方式比较复杂; 反冲水量较大。 | 较高 |
而我司研制的医院污水处理设备,是我公司针对医院污水的特点,结合当前*的污水处理技术开发的。专门针对现在医院污水处理设备经常出现的运行不稳定、消毒剂用量大和出水消毒不*等缺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设备能耗高、运行不稳定和消毒不*的问题。可适用于疗养院、养老院、美容医院、小型专科医院、城镇小型综合性医院;宾馆、超市、饭店、别墅、小区污水处理及回用;以及新农村、服务区、环保公厕、旅游景点等敏感区域污水处理与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