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厅收藏该商铺

您好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潍坊小宇环保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公司动态>二级生化污水处理设备系统

公司动态

二级生化污水处理设备系统

阅读:42          发布时间:2020-3-9

二级生化污水处理设备系统

小宇环保的设备性能原则是安全、可靠、优于国家标准、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维护简单。设备质量有保证,运输更快捷,售后更完善,得到了众多新老顾客的喜爱与支持。千百次的询价,不如一次订购,买到就是赚到,物超所值。选择小宇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膜的选择
现有膜材料可分为有机膜和无机膜两种。由于较高的投资成本限制了无机膜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国内MBR曾遍采用有机膜,常用的膜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等。分离式MBR通常采用超滤膜组件,截留分子量一般在2—30万。截留分子量越大,初始膜通量越大,但长期运行膜通量未必越大。张洪宇进行无机膜的通量衰减实验表明:0.2μm的膜比0.8μm的膜更适合于MBR。何义亮用PES平板膜组件进行膜通量衰减规律研究发现:在该实验条件下,膜初始通量衰减主要是由于浓差极化引起,膜截留分子量愈小,通量衰减率愈大;膜长期运行的通量衰减主要是由于膜污染引起,膜截留分子量愈大,通量衰减幅度愈大,化学清洗恢复率愈低。
对于淹没式MBR,既可用超滤膜,也可使用微滤膜。由于膜表面的凝胶层也起到了过滤作用,在处理生活污水时,微滤膜与超滤膜的出水水质没有明显差别,因此淹没式MBR多采用0.1—0.4μm微滤膜。

操作方式的优化
当膜选定后,真物化性质也就确定了,因此,操作方式就成为影响膜污染的主要因素。为了减缓膜污染,反冲洗是维持分离式MBR稳定运行的重要操作,樊耀波通过数学推导,得出膜的jia反冲洗周期测定公式  f(t)=(Qf—Qb)/(tb+tf),该方法避免通过试探性实验确定反冲洗周期的作法,为MBR系统自动化控制的实现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针对抽吸淹没式MBR,Ymamoto提出间歇式抽吸方式可有效减缓膜污染。桂萍通过研究进一步指出:缩短抽吸时间或延长停吸时间和增加曝气量均有利于减缓膜污染,抽吸时间对膜阻力的上升影响大,曝气量其次。
不仅污泥浓度、混合液粘度等影响膜通量,混合液本身的过滤性能,如活性污泥性状、生物相也影响膜通量的衰减。有研究表明:粉末活性炭(PAC)与絮凝剂的加入有助于改善泥水分离性能,形成体积更大、粘性更小的污泥絮体,减少了膜堵塞的机会。但絮凝剂的过量加人会造成污泥活性受到限制,影响反应器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

中和沉淀池是怎样排泥的?
中和沉淀池内的废水经加石灰混凝沉降*后,泥水已明显分离,化学污泥沉积在反应池下部。排泥时应先打开沉淀池底部的污泥管道阀门和污泥池的污泥管道阀门,利用水位的压力将泥浆压出反应池排入污泥池,排泥结束后关闭两个池的污泥管道阀门。然后打开污水阀门将清液放入调节池。
中和沉淀池内装有滗水器,它的构造是要一个橡胶圈的下方固定着一个软管,软管的另一头连接在池下部的污水出口管上。它的工作原理是橡胶圈浮在水面上,随水面上下升降。由于泥水分离总是从水面开始,水面只要有清液形成,清液就会通过软管流出池外,因此排水与泥水分离是同步的,不必等泥水*分离后再排泥、排水,节省了操作时间。不过操作时要注意在搅拌混凝时,要把滗水器拎出水面以防泥浆进入软管中。

中和沉淀池的出水pH为什么一定要调节至9以上?
铁炭出水中含有大量的亚铁,如果不予去除的话,会影响后续生化池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我们必须要用石灰将废水的pH值从5-6再调高至9以上,使水溶性的亚铁转化成不溶性的氢氧化亚铁与钙,然后通过混凝沉降的方法使它们沉淀下来,以保证进入生化池的废水中不含亚铁。
氢氧化亚铁沉淀物能否沉淀下来主要取决于废水的pH值,当废水pH值达到6.5时,部分氢氧化亚铁就开始沉淀了,但要让废水中的氢氧化亚铁*沉淀下来,废水的pH值应达到9.7。因此,中和时一定要调节废水的pH值在9以上,这样才能将进入生化池废水中的亚铁离子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MBR与传统工艺相比有以下明显优势:
由于取消了二沉池及将污泥浓度提高了2~5倍,减小了占地面积。
出水水质好,可直接回用。出水中SS低于检测限;耐热大肠杆菌被*除去,噬菌体数量比传统工艺出水低100~1000倍;对于重金属的去除很明显(尤其是Cu、Hg、Pb、Zn等),但其去除率取决于金属离子与污泥吸附的程度;有毒的微污染物(如杀虫剂、多环芳烃等)几乎全部吸附在污泥上,因此可与SS同时被去除。
生物处理单元中污泥浓度高、泥龄长,对有机物的去除率高。
对于氮、磷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率,出水可满足TP<0.15mg/L、TN<2.2mg/L的环境大容忍限度(Maximum Tolerable Risk,MTR)。
污泥产量少,降低了对剩余污泥处置的费用,但MBR污泥的絮体较小且粘度较高。也有试验发现,MBR污泥的浓缩性能和脱水性能与传统工艺产生的污泥并无大的差异。

MBR在显示出许多传统工艺*的优点时,也暴露出一些尚需改进的地方,这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预处理工艺
荷兰的Bentem等人在进行处理能力为10m3/h的MBR中试研究时,对4种不同的格栅进行了对比试验,栅孔的尺寸为0.25~0.75mm。试验发现,对原水进行预处理后,原水中的SS可去除30%~60%,这样可以改变原水成分,从而改善后续工艺的处理效果,减轻膜污染,减小剩余污泥产量并改善污泥性状。随着SS的去除,COD也有10%~15%的去除。通过中试,Bentem等人认为在使用MBR处理 污水 时,采用格栅进行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对比框

产品对比 二维码 意见反馈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