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下载
每天10吨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销售
阅读:245 发布时间:2019-8-16每天10吨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销售
本公司生产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一天可以处理5吨、10吨、20吨
中型的水量可以是50吨、100吨、80吨、100吨。
大型的水量可以处理200吨、300吨、400吨、500吨
处理的水质可以是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
用于一些农村的生活污水、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生活污水、工地生活污水。
大中小型的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和一些乡镇卫生院
ESB-生态演替式水体修复技术简介
ESB水体修复技术(生态演替式水体修复技术)是一项目前世界上正在兴起的突破性的一种水体修复技术。ESB水体修复技术是利用培育的植物、动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体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的技术,还可以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结合起来,在治理区建设休闲和娱乐设施,创造人与自然融合的优美环境。ESB水体修复技术思路是,消除争氧物质,稳定水体的高溶氧状态,快速培植优势好氧微生物,打造生态基础,并通过水生动、植物定向培养、建立起人工生态,通过人工生态向自然生态演替,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并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循环再生、自我修复等特点,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ESB水体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浮岛技术、植物操控技术,生态护提技术,生态复氧技术、生态清淤技术、水生动物恢复和重建技术等。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按照水体污染程度,水体环境资源现状及业主要求等考虑选用不同的技术组合,以呈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1、ESB-生态清淤技术(微生物降低内源污染)
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它们能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的尸体及残骸分解,将一些有害的污染物质加以吸收和转化,成为无毒害或毒害较小的物质。微生物能分解河床底质中有机碳源及其它营养物质并转化为菌体,促使底泥硝化(减少底泥体积,稳定底泥物理、化学性质,阻隔减少内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脱氮微生物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能分解氨氮,分解后的硝态氮被植物吸收,使部分氮退出水体循环,进而能净化水质。
2、ESB-生物膜对水体的净化作用
生物膜是一种为参与污染物净化的微生物、原生动物、小型浮游动物等提供附着生长条件的设施。它是在固定支架上设置生物填料,使大量参与污染物净化的生物在此生长,由于其固着生长而不易被大型水生动物和鱼类吞食,使单位体积的水体中生物数量成几何级数增加,可强化河湖水体的净化能力。生物膜表面积大,可为微生物提供较大的附着表面,有利于加强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污水中的氨氮处理主要有:物化法,生化联合法,新型生物脱氮法。由于皮革厂中合污水中的氨氮大部分都在150mg/L-600mg/L,通过对文献的了解和现场的调试用物化法或生化联合法相对成本都比较高,而用微生物的运行相对他们要低的多。
1、微生物与制革工业废水的特点
1.1微生物的特点
⑴可降解一系列对于天然细菌有毒性的难降解化合物。
⑵在好氧及缺氧条件下均可生长。
⑶可有效解决处理过程中的COD反弹。
⑷含有硝化菌可以有效降解NH3-N。
⑸较宽的温度适应范围(5-55℃)。可提高污水场冬季生物活性,保证处理效果,故可在高寒地区使用。
⑺通过降解一些具有恶臭的有机物及含S化合物从而可以控制处理过程中的气味。
⑻无毒无腐蚀性,直接使用时运输及储存均安全。比较采用微生物于普通污泥的优点
优点
⑴在同一系统内同时存在硝化及反硝化菌,从而克服了传统工艺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反硝化碳源问题、反硝化段的停留时间控制问题等。
⑵池体小,主要是其氨氮去除负荷高,和其他污泥相比较微生物处理效率要高,所以在处理同样浓度时所需要生化池子就要小的多。
⑶不用回流,因为用的都是相对固定行生物处理,同时存在硝化反硝化,所以不需要其他污泥法一样大比例回流,从而减少大量电费。
⑷接种方便,在刚开始调试时投放微生物量小又是干粉,投加起来就比那些要去污水厂拉上好几车往里加要方便的多。
⑸污量少,在用微生物时产生的剩余污泥量很少。
⑹管理方便,用的都是相对固定行生物处理,不存在污泥膨胀,不需要污泥回流等所以管理起来要方便。
运行管理
⑴ 氧化池pH值应维持在8.0~9.0之间,若进水pH值急剧变化,在pH<8或pH>10时,这时应投加化学药剂予以中和,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
⑵溶解氧应确保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废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一般以4~6mg/L为宜。
⑶在生化池内出现少量的泡沫,属正常现象;若液面有大量泡沫产生且数量不断增加,覆盖生化池,说明曝气量过大或有大量合成洗涤剂与其它物质进入,应减少曝气量,也可以打开在生化池周边安装的喷淋去除泡沫。
⑷由于毛皮的生产要投加大量生石灰,所以要是欲处理不做好,好氧生化池内束状填料就会发生结钙、成团、断裂等现象。
⑸好氧生化池应预留少量活动载体,作为调试时观察用。
⑹了解掌握车间生产及排放废水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好氧池负荷突变,影响生物膜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