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厦门IC693ACC317模块
IC693ACC302
IC693ACC303
IC693ACC305
IC693ACC306
IC693ACC307
IC693ACC308
IC693ACC309
IC693ACC310
IC693ACC311
IC693ACC312
IC693ACC313
IC693ACC315
IC693ACC316
IC693ACC317
IC693ACC318
IC693ACC319
IC693ACC320
IC693ACC323
IC693ACC328
IC693ACC329
IC693ACC330
IC693ACC331
IC693ACC332
IC693ACC333
IC693ACC334
IC693ACC335
IC693ACC336
IC693ACC337
IC693ACC338
IC693ACC341
IC693ACC350
IC693ACC400
IC693ACC760
IC693ALG220
IC693ALG221
IC693ALG222
IC693ALG223
IC693ALG390
IC693ALG391
IC693ALG392
IC693ALG442
IC693APU300
IC693APU301
IC693APU302
IC693APU305
IC693BEM320
IC693BEM321
IC693BEM331
IC693CBK001
厦门IC693ACC317模块
2015年~2017年,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仪综所”)承担了*多项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制定基础共性标准草案27项。在项目执行期间,仪综所技术团队走访调研了国内外近百家制造企业,同时与国内外技术团体、标准化组织、*公司的技术专家交流探讨。特别是2017年,我们分别与德国工业4.0平台实验室网络主管ThomasHahn博士、德国工业4.0标准化委员会主管RinholdPichler、日本工业价值链促进会IVI发起人日本法政大学西冈靖之教授等*专家进行深入交流,这些交流引起了我们的一些深度思考。
一方面,在实践应用上,我国制造业水平与欧美等工业强国相比还具有相当差距。“工业2.0补课、3.0普及、4.0示范”指出了我国企业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因此,在智能制造实施道路上,切忌盲目跟风,企业必须明确经济效益指标,以打好2.0和3.0基础为首要任务,找到适合自身的实施路径。
另一方面,在以信息物理系统(CPS)为的顶层设计上,智能制造/工业4.0参考模型在世界各国如火如荼地建立。我国智能制造系统架构(IMSA)已列为上十一种智能制造参考模型架构之一,得到标准认可。更进一步,德国和日本两国在推出参考模型之后,正在积极延伸建立基于模型的信息空间数据平台。因此,我国的参考模型在指导智能制造实现与应用中还应继续做实做深,以掌握信息物理空间时代的主动权。
2、我国工业2.0,3.0,4.0实施路线的思考
2.1. 避免误区
我国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特点明显,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高质量发展是目前我国制造业由大转强的主旋律。“中国制造2025”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个十年行动纲领,“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重要文件发布后,基于自身转型升级需求,在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支持下,我国企业已纷纷对原有工厂/车间进行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升级改造,或者建立新型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取得巨大成效。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智能制造”进行了描述:“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但是实践来看,“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的制造高级阶段对制造企业而言仍难以企及,德国专家预测德国的工业4.0尚需要15~20年时间来实现。因此,鉴于我国智能制造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如何规划好适用于我国智能制造现状的发展路径成为重点。
近日,*院刊《Engineering》刊发了观点性文章“走向新一代智能制造”,为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指明“并行推进、融合发展”的技术路线。可见我国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上已深刻认识到智能制造/工业4.0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补齐短板,并行发力。因此,中国制造企业在实施智能制造过程中应“因企而异”,避免盲目跟风和片面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