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泰州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装置厂家
泰州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装置厂家
MBR污水处理技术有如下特点:
1)采用*的定期水反洗、化学反洗及化学清洗工艺保证了膜组件的产水能力和膜通量。
2)跨膜压力(TMP)低,通常为0.01〜0.06 MPa,可利用虹吸原理而无需外加抽吸动力即可产水,系统运行费用低。
3)MBR工艺采用缺氧和好氧组合形式。污水*入缺氧区,在此将大分子量长链有机物分解为易生化的小分子有机物,然后污水进入好氧区进行有机物生物降解,同时进行生物硝化反应,并通过回流到缺氧区进行反硝化,完成脱氮功能。
好氧区,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2NH4++3O2 2NO2-+4H++2H2O
2N02-+02 2N03-
缺氧区.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6N03-+2CH30H 6N02-+2C02+4H20
2N02-+3CH30H 3N2 +3H20+60H-+3C02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注意事项
1)设备安装之处必须保证下雨不积水,
2)设备的出水管必须在相对地坪0.4m以下,
3)设备上方不得压有重物,不得有大型车辆经过(指无特殊设计的),
4)设备一般不得抽空内部污水,以防止地下水把设备浮起。
处理设施及设备的设计参数
1、 格栅
细格机采用格栅,栅条间距15mm。基础采用钢砼结构。
设计参数为:
沟宽:500min
深:1.0m
顷角:70度
2、.调节池
采用三级化粪池钢砼结构。
设计停留时间12小时
3、 污水提升泵
池内设有两台潜污泵(一用一备)和一套浮球液位控制仪,控制水泵自动运行,即低水位自动停泵,高水位自动启泵,超高水位双泵启动,水泵特性参数为:
型号:40PU2.25
流量:Q=0.1m3/min
扬程:H=5m
功率:N=0.25kw
4、 A段缺氧池
缺氧区是在缺氧条件下,利用栖生在填料上的兼氧菌、脱氮菌降解有机物和反硝化脱氮在好氧终端,污水经过好氧硝化通过回流泵提升,回流到缺氧区。缺氧区内设有生物填料。池内设曝气装置,对污水和混合液进行混合。防止污物沉积,生物填料设置6m3。
该池的设计参数为:
平均水力停留时间:3.0h
有效容积:6m3
有效水深:2.5m
建筑尺寸:2m×1.3m×2.7m
5、O段曝气区:
该区为生化处理及保证水质稳定的场所。采用适当延长曝气过程的方法来强化整个生化池和三级化粪池的位差,二则可使生物污泥自身消化而减少出水有机污泥量。池内设有生物填料,生物填料设置标准体积为8m3。将好氧生化末端水回流到三级化粪池,回流比控制在2:1。采用回流污泥,一则提高三级化粪池内污泥浓度来增加吸附和降解效率。
每组建筑净尺寸:2m×2.5m×2.7m
有效水深:2.5m
该池的设计参数为:
平均停留时间:5h
有效容积:10m3
6、风机
O级生化池采用回转式风机。本工程处理系统设置二台(一用一备)。特性参数为:
型号:HC401S
气量:Q=0.66m3/H
风压:H=4000mmH2O
功率:N=1.1kw
7、沉淀池
经过A/O法生化处理后的混合液,在二次沉淀池中进行泥水分离,沉淀池采用竖流式沉淀池。为钢筋砼结构。
该池设计参数为:
水力停留时间:1h
表面负荷:0.75m3/m2.h
分离面积:2.6m2
8、污泥浓缩池
污泥浓缩池是好氧段产生的剩余污泥进一步浓缩压实的场所。剩余污泥从二沉池间歇排入法泥浓缩池。生化污泥产泥率设为0.1.kg干污泥/kgBOD5.污泥池内厌氧腐化,减少污泥量;产生的污泥定期由环卫部门用粪车抽吸外运处理;污泥浓缩池为钢砼结构,设计参数为: 有效容积:4m3
9、中间回流泵
中间回流泵把曝气池终端的回流水泵回兼氧池.泵的设计参数为:
型号:40PU2.25
流量:Q=0.1m3/min
扬程:H=5m
功率:N=0.25kw
10、设备房
砖混结构。利用原有设备房
11、工程主要材料
a、构筑物工程主要材料
砼结构材料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钢材采用Ⅰ或Ⅱ级钢,抗渗标号S6。预埋件采用Q235-A(原A3)钢。
12、消毒装置
设计投氯量为25g/m3污水,选用产氯量为50g/Hr 二氧化发生器;确保有效杀灭细菌,设计消毒时间为1小时,出水有效余氯为0.5mg/L。
13、安装管材等主要材料
水下部分全部采用ABS管,水上部分DN40和DN40以下的管道采用热镀锌管,DN40以上的采用原A3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板材全部采用Q235-A钢材
总体布置及建筑设计
处理区总平面布置是根据厂区地形、厂区周围环境和处理工艺以及进、出水位置等条件,将全厂的管理及处理建、构筑物合理、有机的起来,在保证污水、污泥处理工艺布局合理、生产管理方便、联接管线简洁的基本原则下,综合考虑将建构筑物分区、分类,在空间和外立面设计上协调统一,做到美观、实用、经济。
根据厂内各部分用地的功能将其划分为以下二个主要区域:生产管理区(主控室、预处理区)、污水处理区(含生化、物化处理单元)便于维护和管理。
1、建筑设计 根据污水处理车间特点,建筑设计首先应满足功能要求,既要实用,又力求美观大方,形成一个整体造型协调的建筑群体。
建筑设计标准如下:
墙面:厕所、盥洗室、门卫贴瓷质地砖,综合楼视功能要求可选用木地板、地砖或大理石。其余可为水磨地面。
屋面:采用卷材防水层。
平顶:采用卷材防水层。
门窗:可选用钢门、铝合金门,窗均为塑钢窗。
2、结构设计 由于没有提供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暂按一般性粘土考虑,地基按天然地基,待详勘后,再进一步确定基础施工与地基处理方案。因此地基处理费用不计入本项目预算。
厂内建筑:主控楼及污泥房均采用框架结构,墙下混凝土条型基础;处理构筑物(池体)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浓缩脱水间的设备采用架空处理,设置设备平台,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片筏基础。
1)构筑物防水及伸缩缝设置
工艺中构筑物(池体)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均采用抗渗混凝土,采 用32.5级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应不大于360kg/m3,水灰比不大于0.55,抗渗标号根据水头与钢筋混凝土壁厚度比值分别采用S6、S8。为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和抗裂性能,构筑物混凝土内掺入相应用量的低碱UEA混凝土微膨胀剂。
上述构筑物平面尺寸大于25米时设置伸缩缝,结构*分开,缝宽30mm。中间设置HPZ—A4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带,迎水面设以双组份聚硫密封胶打口,缝中聚乙烯硬质泡沫板。2)构筑物稳定计算
1、抗滑稳定 本工程厂区地形较为平整,建成后各建、构筑物周边填土均匀,土压差接近于零,不需进行抗滑稳定计算。
2、抗浮稳定 各构筑物抗浮计算的安全系数采用《泵站设计规范》(GB/T50 265-97 )中的公式UVKf 式中Kf——抗浮稳定安全系数,基本荷载组合1.10,特殊荷载组合 下为1.05。
ΣV——作用于构筑物基础底面以上的全部重量,KN; ΣU——作用于构筑物基础底面的扬压力,KN; 控制指标见下表
计算工况 完建期 正常运行期 检修期 防洪期 允许安全系数 1.10 1.10 1.10 1.05
3、地基应力计算
式中:Pmax,Pmin——构筑物基础底面应力的zui大值,或zui小值 ΣG—作用构筑物基础底面以上的全部竖向荷载的设计值,KN; ΣMx、ΣMy—作用于构筑物基础底面以上的全部水平向和竖向荷载对于基础底面形心轴x、y的力矩设计值,KN〃m;A—构筑物基础底面面程,M2;,Wy—构筑物基础底面对于该底面形心轴x、y的截面矩,M3。 其计算式为: )5.0()3(?????dbffodbk
式中:f—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k—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ηb—基础宽度修正系数,取3.0; ηd—基础深度修正系数,取4.4; γ—土的重度;地下水以上取20KN/m3;地下水以下取10KN/m3; b—基础宽度,取6米; d—基础埋置深度(m),取d=6米; γo—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电气自动控制
1、参照的标准和规范
(1)工艺专业提供的电气设计要求及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电气设计资料。
(2)《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J52-83)
(3)《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2)
(4)《工业与民用通用设备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5-93)
(5)《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0)
(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2011)
(9)《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2008)
(10)《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11)《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2008)
(12)《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
(13)《自动化仪表选型规定》(HG/T 20507-2000)
2、设计范围
(1)处理站的动力配电、照明配电、防雷接地系统。
(2)动力控制系统。
3、供电设计
(1)近期供电电源为:380V、50Hz,,由建设单位低压配电所引至处理厂配电柜,负荷等级为三级。处理站配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单相配电为三线制。
(2)远期供电采用就地变压,供电电源为6KV。
4、动力配电及电缆缚设
(1)在负荷中心设低压配电柜,向区内各用电设备配电。
(2)外部采用电力电缆直埋方式,室内采用电缆沟敷设。电力电缆选用VV型,控制电缆选用KVV型,经电缆沟或穿管敷设,需直埋的电力电缆或控制电缆用VV22或KVVP型。
(3)采用三相五线制配电系统。低压采用380/220V三相五线制。
5、功率补偿
全厂功率因数补偿到0.85。
6、接地方式
(1) 本设计按三级防雷设计,利用建筑物的基础钢筋作自然接地体,或安装人工接地极,接地电阻应小于10欧姆。
(2) 低压保护接地系统设保护接地系统,对电气设备外壳和插座进行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欧。
(3) 建筑物用避雷带和短避雷计作防雷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