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厅收藏该商铺

您好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潍坊恒新环保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水解酸化+厌氧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水解酸化+厌氧池+生物接触氧化池

水解酸化+厌氧池+生物接触氧化池

返回列表页
  • 水解酸化+厌氧池+生物接触氧化池

  • 水解酸化+厌氧池+生物接触氧化池

  • 水解酸化+厌氧池+生物接触氧化池

  • 水解酸化+厌氧池+生物接触氧化池

收藏
举报
参考价 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型号
  • 品牌
  • 厂商性质 生产商
  • 所在地 潍坊市

在线询价 收藏产品 加入对比

更新时间:2019-05-15 15:06:58浏览次数:815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机床商务网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联系方式:张福武查看联系方式

产品简介

水解酸化+厌氧池+生物接触氧化池
 医院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进格栅池,经格栅去除大悬浮 物后进入调节池,调节池污水通过提升泵送至水解酸化池,通过水解酸化作用, 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污水经水解酸化池后进接触氧化池,通过附着在 填料上的生物的吸附、氧化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逐步氧化成二氧化氯、 水或合成细胞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

详细介绍

水解酸化+厌氧池+生物接触氧化池

  医院污水经化粪池、格栅池、调节池、水解 酸化池、接触氧化池处理后,经过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污泥进入污泥浓缩 池,污水再经过二氧化氯消毒技术处理可基本杀死细菌和病毒蛋白质,混匀 器的作用有利于二氧化氯与污水充分混合,保证二氧化氯的杀菌结果;本发 明工艺流程简单、布置紧凑、运行灵活、处理效果好,可在节约成本的条件 下,实现对医院污水进行有效的深度综合处理。

pH值要求

pH值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在污泥驯化和以后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应将系统的进水pH控制在6~9之间。

9、营养物质要求

良好的营养条件是菌群代谢、生长的前提。在污泥驯化的过程中应将营养物质的参数控制在BOD:N:P为100:5:1左右,为污泥驯化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10、溶解氧量(DO) 要求

DO是污泥驯化过程中的主要控制指标,在污泥驯化过程中应将DO的范围控制在0.5~2.0mg/L。 (溶解氧浓度测量点为,转碟曝气器水下游4.5米处)。DO可以通过溶解氧测定仪检测,也可以通过人工检测,以了解DO在池中的变化规律。

1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要求

生物是污泥中有活的部分,也是有机物代谢的主体,在生物处理工艺中起主要作用,而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的数值可以相对地表示生物部分的多少。活污泥的浓度 应控制在2~4g/L。

12、污泥的生物相镜检要求

活污泥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各类微生物也呈现出不同的比例。细菌承担着分解有机物的基本和基础的代谢作用,而原生动物<也包括后生动物>则吞食游离细菌。运行正常的活污泥中含有钟虫、轮虫、纤毛虫、菌胶团等。当菌胶团片大。钟虫活跃而多,出现轮虫、线虫时,污泥成熟且质好。

13、污泥30分钟沉降比(SV) 要求

活污泥正常运行时污泥30分钟沉降比应控制在15%-30%之间。

14、污泥龄的调整

其主要依据是氧化沟中污泥浓度,进水悬浮固体浓度(SS)与污泥沉降能指数(SVI),主要调控手段为调节剩余污泥排放量。 剩余污泥排放是活污泥工艺控制中主要的一项操作,它控制混合液浓度,控制污泥泥龄,改变活污泥中微生物种类和增长速度,改变曝气池需氧量以及改变污泥的沉降能。

水解酸化+厌氧池+生物接触氧化池

工艺确定:常规水处理工艺可分为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一般适用于水量较小(一般在5000T/D以下)、水质较为稳定、浓度不是很高的低浓度污水水质,同时由于生物膜培养较快(一般夏天为7-10天,冬天为15-20天),系统调试好

后运行稳定,可操作性较强。活性污泥法一般用于水量较大,水质有一定的波动,中等浓度或高浓度水质,同时由于活性污泥培养时间较长(一般需要30天左右),系统运行中操作管理较繁,对操作人员有一定的要求。

污水水质按常规设定:CODCr ≤ 300mg/l,BOD5 ≤200mg/l,及结合我厂以往工程实例,推荐使用生物膜法处理工艺,拟用 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为主体的生化处理方法。

助凝剂是指与混凝剂一起使用,以促进水的混凝过程的辅助药剂。助凝剂本身可以起混凝作用,也可不起混凝作用。工业污水处理时,按其功能,助凝剂可分为PH调整剂、絮体结构改良剂、氧化剂等三种,下面工业污水处理厂家跟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工业污水处理时助凝剂的分类。

1).絮凝沉淀去除水中致病微生物
由于剂不能经常保证可靠地对水消毒,所以絮凝沉淀成了补充消毒的重要方法。虽然絮凝沉淀不能杀灭水中的致病微生物,但是,如果它能把水中大部分致病微生物凝聚起来,随同各种悬浊物沉淀下去,然后再对清水进行消毒,则消毒效果显然会获得提高。张师鲁早在1958年就详细了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其中一篇报告讲述的是:在水中加柯萨奇A2病毒或白色葡萄球菌噬菌体,并加入纯氧化硅微粒悬浊物,再用铝或三氯化铁进行试验,所得的结果是:①加铝(40~120mg/L)可去除水中病毒86.3%~98.7%,去除噬菌体93.5%~98%;加三氯化铁(20~40mg/L)可去除病毒96.6%~98.1%,去除噬菌体99.3%~99.9%,增加絮凝剂量,去除率可得到相应的提高。②铝去除病毒的适宜pH值是6.2~7.2,则当pH值升高时,病毒的去除率也相应提高。③当搅拌速度降低时,去除病毒和噬菌体的效率则稍有降低。④在重碳酸盐中(pH=8.6~9.0),用铝凝聚沉淀物中的病毒和噬菌物,经过1~2h的搅动,可分别析离出60%和10%~25%。⑤絮凝后在水面或水面下2/3深处取水样,其中检出的病毒和噬菌体的数目均无差异。Thorup等将大肠杆菌、噬菌体T和脊髓灰质杂病毒I型加到用膨润土配制的浑水中,用铝絮凝,发现当投加量适当时,可去除98%的微生物。再分别加人三种高分子絮凝剂,发现去除率没有出现明显的提高。又如Manwaring等用噬菌体MS2加有机物配制水样,加三氯化铁(60rag/L)絮凝,可去除噬菌体99%左右。但水中有机物含量多时,效果就要降低。Chaudhuri等用噬菌体T4代表DNA类的病毒,用噬菌体MSa代表含RNA类的病毒,加铝(50mg/L)絮凝,另外又投加四种助凝剂和絮凝剂进行比较,其结果是:①化学絮凝剂可去除水中病毒98.0%~99.9%。②水中钙和镁离子高达50mg/L也不影响去除效果。③水中有机物会影响去除效果。④阳离子型聚合电解质可以提高去除效果。
2).絮凝沉淀去除水中放射性物质
用絮凝沉淀消除放射性物质的程度由放射性物质的同位素组成及其在溶液中的状态决定。如果放射性物质被吸附在机械杂质上或者本身处于胶体分散状态,则放射性可被有效地消除。在这种情况下,水的澄清度决定了放射性物质的回收程度。对于放射性物质的真溶液,絮凝沉淀的去除效果相当小。然而,在被处理水中存在分散杂质,或人工使水浑浊时,
对许多同位素都可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纳米晶技术是派斯软水机*的水软化技术,根据中立的实验室检测,除垢率达99.6%,达到*的软化水的效果,比以前所知的任何一种类型的软水机效果都要优异。同时也是在无化学添加成分的情况下,被证明非常有效的软水机。 纳米晶的技术原理是TAC(Template Assisted Crys-tallization)技术,即离子晶体化,利用纳米晶聚合球体表面晶核产生的高能量把水中的钙、镁、碳酸氢根等离子打包成纳米级的晶体,当这种晶体长到2纳米左右时自动脱落到水中,水中没有了钙、镁、碳酸氢根离子也就不会在有水垢产生。

  沉淀物过滤法的目的是将水源内之悬浮颗粒物质或胶体物质清除乾净。这些颗粒物质如果没有清除,会对透析用水其它精密的过滤膜造成破坏或甚至水路的阻塞。这是古老且较简单的净水法,所以这个步骤常用在水纯化的初步处理,或有必要时,在管路中也会多加入几个滤器(filter)以清除体积较大的杂质。滤过悬浮的颗粒物质所使用的滤器种类很多,例如网状滤器,沙状滤器(如石英沙等)或膜状滤器等。只要颗粒大小大於这些孔洞之大小,就会被阻挡下来。对於溶解于水中的离子,就无法阻拦下来。如果滤器太久没有更换或清洗,堆积在滤器上的颗粒物质会愈来愈多,则水流量及水压会逐渐减少。人们就是利用入水压与出水压差来判断滤器被阻塞的程度。因此滤器要定时逆冲以排除堆积其上的杂质,同时也要在固定时间内更换滤器。

  沉淀物过滤法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因为颗粒物质不断被阻拦而堆积下来,这些物质 面或许有细菌在此繁殖,并释放毒性物质通过滤器,造成热原反应,所以要经常更换滤器,原则上进水与出水的压力落差升高达到原先的五倍时,就需要换掉滤器。

特点:微波辐射再生法可以降解一些较难降解的有机物质,该法简单易行,能耗低,周期短,但若工艺条件控制不当,则活性炭的烧损比较严重。微波辐射技术已经显示出其的优越性,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工业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超滤膜是早开发的高分子分离膜之一,在60年代超滤装置就实现了工业化。超滤膜的工业应用十分广泛,已成为新型化工单元操作之一。用于分离、浓缩、纯化生物制品、医药制品以及食品工业中;还用于血液处理、废水处理和超纯水制备中的终端处理装置。在我国已成功地利用超滤膜进行了中草药的浓缩提纯。超滤膜随着技术的进步,其筛选功能必将得到改进和加强,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大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naerobicba用edreactor,ABR)是McCarty和Bachmann等人于1982年,在总结了第二代厌氧反应器工艺性能的基础上,开发和研制的一种新型高效的厌氧生物处理装置。其特点是:反应器内置竖向导流板,将反应器分隔成几个串联的反应室,每个反应室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上流式污泥床系统,其中的污泥以颗粒化形式或絮状形式存在。水流由导流板引导上下折流前进,逐个通过反应室内的污泥床层,进水中的底物与微生物充分接触而得以降解去除。

目前,对ABR的研究已成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方面的热点,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ABR设计的一些关键参数主要还依赖于经验和试验研究数据。本文对ABR在工程设计时需要考虑的结构形式、部件尺寸、操作条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以期为ABR的中试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对比框

产品对比 二维码 意见反馈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