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而在11月15日的*常务会议上,价格改革继续成为首要主题,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更大程度让市场定价。李克强总理强调,价格改革是“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接受时代周报采访的多位观察人士亦表示,价改zui重要的是改革政府。
继近期药价改革方案推出之后,根据*常务会议的精神,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也将“以逐步有序的方式"推出,新一轮价格改革政策的密集推出,或将持续到明年上半年。
药价大放开
在价格改革的利益拉锯战中,药价颇具代表性。
11月底,国家*向8个行业协会下发了《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的主要内容即为取消药品政府定价,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让药价由市场竞争形成。
《意见稿》规定,拟从明年1月1日起,2000多种药品的zui高零售限价或出厂价格将被取消。
这种“一步到位"的放开方式,出乎人们的意料。今年5月份,*发文放开低价药zui高零售价管控;就在7月,媒体还曾,*仅拟放开非处方药价格。《意见稿》则要求取消所有政府定价和指导价,且征求意见时间仅48小时。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一轮价格闯关后,中国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已经放开。国家*价格司2009年曾发表回顾文章《中国价格改革三十年》,其中提到,截至2007年底,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占4.4%,在农产品收购总额中占2.9%,在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占7.6%。
目前,中国对药品实行三种定价形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目录的药品及少数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其他药品实行政府指导价。除此之外的药品,由企业自主定价。
而政府定价和指导价,实行*和省两级管理体制。据时代周报了解,2010年修订的《国家*定价药品目录》和《纳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定价范围的非处方药剂型目录》中,共有1896种药品由国家*定价,556种药品由地方价格主管部门定价,定价形式是zui高零售价或出厂(口岸)价,这些药品约占目前所有批准上市药品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