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歼-10的液晶显示器采用苏州长风厂的产品
阅读:1815 发布时间:2009-6-7
zui初我国获得的“狮”数字式四余度飞行控制软件,只是整个软件的其中一部分。加上设计要求一直在改动,成飞为此在软件设计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国对数字线传飞行控制的研究有一定的基础,包括歼-6的变稳机、歼-8IIACT等,都是线传控制的重要试飞机种。611所仅用了3年时间就摸透了以色列的线传技术,研制成功了使用ADA写成了数字式四余度线传飞行控制系统软件,为外界所称道。即便是俄罗斯人的相应系统,在同一时期也还只是在研究之中。
数字线传系统加上合理的气动设计,歼-10机动性相当可观。不妨从一些公开文章研究一下。在关于“新型歼击机机载分子筛制氧氧气系统及其配套抗荷装备抗荷性能的研究”一文中,提到“分别以机载分子筛制氧器和备用氧为氧源进行抗荷系统物理性能试验,并有10名受试者参加,包括抗荷代偿两用裤配抗荷调压器、抗荷正压呼吸、抗荷系统装备的抗荷性能试验”。关键的话是“抗6.5G持续30秒试验,抗9G持续10秒试验”。该系统的抗荷代偿两用裤配抗荷调压器、抗荷正压呼吸、抗荷系统装备的抗荷性能分别为2.08G、1.92G、3.92G。六名进行抗6.5G/10秒试验的受试者和3名进行抗9G/10秒试验的受试者均顺利通过。结论是系统满足了新歼击机的机动性要求。呵呵,从抗过载能力上看可与F-16相比。
在雷达方面,预计将采用国产脉冲多普勒雷达,远期将采用国产相控阵雷达。按一般的推测,歼-10的脉冲多普勒雷达搜索距离差不多在100至130千米之间,攻击距离在80到90千米左右,应能同时对付两个目标。由于雷达也是我国军工的弱项,为歼-10研制火控雷达也很艰难,国内只有南京第14电子研究所能担当此重任。没有好的雷达,歼-10本身性能再好,也只会象以往几个型号的作战飞机那样,无法攻击低空目标,缺乏多用途能力。据称,歼-10是我国*种配套雷达早于飞机本身研制成功的战斗机。而该雷达与美国F-16采用的APG-66/68两种雷达,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歼-7、歼-8等国产歼击机已经开始装备自行设计的导弹告警装置和电子战设备,而歼-10也明显加装了这些设备,机身上多处有相关的天线罩和光电设备整流罩。而相应的雷达天线罩技术,也需要专门的研究制造,否则无法发挥雷达的应有性能。1987年雷达罩开始由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负责研究,zui终采用玻璃纤维仿形织物织成,并成功应用于TS导弹等国防军工重要配套部件。
在电子设备水平问题上,从飞机座舱显示器和仪表就能看出一些门道。根据公开展览的FC-1模型上的座舱设备,可以想到歼-10的电子设备起点很高。估计歼-10会采用三具彩色下显,加一具平视显示器的座舱布局。其中两具下显显示飞航和武器状态,一具较大的下视显示器用于输出脉冲多普勒雷达传回的数字地图,以及切换平显的显示图像。在研制初期,曾研究过进口外国平显软件的可能,后来成飞自行开发了相关软件,解决了平显问题。
按上战斗机座舱上通常布局推测,歼-10的操纵必定是*操纵杆加油门杆方式。此外座舱中不可少的设备还包括:备份用的机电式仪表和其他各种设备控制按钮等。目前基本可以确信,歼-10的液晶显示器采用苏州长风厂的产品。该产品系长风厂与美国厂商合作的产品,性能与美军现有液晶显示器相同。液晶显示器相当昂贵,价格以十万人民币做单位。
由于歼-10是国内研究的战斗机中电子系统zui多、功能zui复杂的型号,其电磁兼容情况也是非常值得考究的问题。目前,歼-10已通过了成飞下属西南电磁兼容监督检测中心的各项试验,电磁兼容性不成问题。该中心具有美国进口的全套电磁干扰自动数据采集系统和全套电磁敏感性自动测试系统。
发动机一直是中国航空工业的软肋,同样也困扰着歼-10。在与西方交恶前,据说我国获得了美国第三代战斗机的涡扇发动机核心机,以此开始了国产涡扇的研制工作。但由于根基太差,该涡扇和涡扇-6、涡扇-9的研制一样,非常的艰难,基本无法满足战斗机研制进度的要求。于是90年代起相关部门开始转向俄罗斯寻求帮助。1998年3月某西方驻京武官透露,*架装配俄制AL-31系列涡扇发动机的歼-10已经完成了组装并刚刚首航成功。部分国内爱好者的结论则是歼-10zui终将采用国产涡扇-10系列涡扇发动机,性能与F-100、F-110等美国三代战斗机的发动机相近。
但由于涡扇-10系列研制进度严重滞后,因此必需引进AL-31系列应急。为此俄罗斯AL-31的设计局专门演化了AL-31FN型(上图),机匣外观改变以适应歼-10现有设计。此外俄方还在2002年航展上演示了用于AL-31FN的矢量喷口。正如之前所说,歼-10要用不同的发动机,就必定要改变机体设计,后机身外形也改得颇为怪异。可以确定的是歼-10的发动机推重比应达到8.5左右,整机推重比明显超过1。这里要强调一点的是,歼-10很可能在制造出*架原型机后很长的时间里,都面临着只有洋人发动机可用的尴尬境界。随着2002年国产涡扇发动机捷报频传,歼-10有望改变国产战斗机航程短的弊病。
在机体结构和制造工艺方面,歼-10是*三代战斗机水平。歼-10翼身融合体和大三角翼布局使得内部油箱的容积增大,有助于改善中国战斗机航程短的问题。由于我国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可以相信歼-10复合材料的用量应能达到第三代战斗机的水平。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承担了歼-10的复合材料构件制造、钛合金热成形、框肋类零件数控加工、机翼壁板抛丸成形以及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开发、蜂窝芯建模等任务,同时提供复合材料树脂和蜂窝芯。上述工作,对我国发展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构件设计与制造技术起到了推动作用。1998年首飞后,该所荣获“首飞集体功”。目前歼-10的复合材料垂尾及内外侧升降副翼仍在该所小批量生产。
歼-10垂尾根部布置了减速伞舱,伞具由长期研制生产减速伞、降落伞的宏伟机械厂负责研制,是类似苏-27的十字形结构。歼-10的前起落架为双轮,可能考虑了着舰或粗暴着陆的需求,向后收起。该前起落架在研制时是三“新”产品,成飞公司仅为此就组织了4个突击队、80多人攻关,改造机床、实验、试制产品并行开展。其中以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张林为首的攻关组,将公司普通车床改造成多用车床,成功实现了前起落架的挤压、滚压螺纹加工,达到了各项技术指标。其轮胎由中橡集团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负责研制,该院具有生产波音等大型客机的橡胶轮胎的丰富经验。
新的主起落架在机身下方,向前收起,估计同时需要旋转一定角度。但是舱盖外形相当怪异,可以说比较丑陋。上述布局类似F-16和“阵风”,让出了宝贵的机翼下的空间,便于携带更多外挂武器,预计外挂点可达到11个。目前所知,由于机身设计的变化,歼-10挂点改为共9个,机腹3个,两翼下各3个。左图则为歼-10早期的挂架布置方案。减速板分为四个,位于翼身融合体后部的上下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