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经济危机下军火生意风生水起
阅读:1588 发布时间:2009-7-11在金融风暴的狂潮下,世界各国的大多数进出口产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但只有一个行业例外,那就是军火行业。一些军火大国寄希望于通过军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损失。
作为特殊商品,军火生产同样能够拉动经济,促进就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有统计表明,美国的军工厂每生产1300亿美元的产品,就能拉动1个百分点的GDP增长,每增加10亿美元的*,就能新增上万个就业机会。
2008年,美国的海外军售总额达337亿美元,比2007年的233亿美元增长45%,占总供应量的31%,并创下15年来新高。美国军火出口的基本策略就是巩固原有市场,拓展销间。
在美国众多的军火出口对象中,伊拉克2008年以129.7亿美元的交易额排名*。美国以其*的地位,基本独占了伊拉克全部的军火市场。同时,为防止他国插足,美国把伊拉克的军火交易的控制权紧紧抓在手中。不经美国允许,任何国家都无法与之进行军火交易。
军火出口量紧随美国的是俄罗斯、德国、法国和英国。近日,俄罗斯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称,俄罗斯2009年军火出口额将超过80亿美元。俄罗斯军火目前有10至15个买家,其中包括印度、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大量的中东国家。
此外,很多国家也在积极拓展交易空间,以期望在日益火爆的军火市场分得一杯羹。
多年来,中东阿拉伯国家一直是德国武器的销售禁区,但是今年却打破了这一常规。2009年5月2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主持召开内阁会议,批准了向卡塔尔出售36辆坦克的提案。
2008年9月,法国与巴西签订了86亿欧元的军购协议,在这一协议中,法国向巴西出售了一艘核动力攻击潜艇。此外,法国还将帮“巴西直升机公司”生产51架重型直升机。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2009年5月24日,日本政府已经决定放松其施行了30多年的武器出口禁令,允许其武器向销售。日本以其*的军事工业水平,必将迅速在世界军火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军备建设更重实效
尽管各国的国防开支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缩减,但是军备建设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容置疑的。在*建设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成了各国*建设的准则。
在金融危机面前,裁减员额,建设精干的*,是一些国家的。
2008年7月24日,法国总理弗朗索瓦·菲永宣布,法国将进行*改革,裁军5.4万人,并关闭数十个军事基地。此次重大调整将节省数十亿欧元费用,并打造一支结构更合理、反应更灵活的*。
2008年10月14日,俄罗斯国防*谢尔久科夫正式公布*改革方案,核心是裁减中军官,包括大约200名将军。俄将于2012年之前,把陆*人员从大约130万减至100万,中军官从大约30万减至15万。
如果裁军能够使一些国家的国防开支更加,那么,叫停不必要的项目,减少经费损耗,集中力量搞建设,让军备建设更加符合*需要,也是明智的选择。
2009年4月6日,美国公布了2010财年国防预算案,大批造价高昂的武器项目被削减和叫停。根据这份预算案,每架1.4亿美元的F-22战机在再生产4架达到总数187架后停产。总耗资130亿美元的VH-71总统直升机项目和*的C-17新型运输机项目等被*叫停。在美国*“未来作战系统”中,耗资870亿美元的战车研发项目被取消。
美国*的裁撤项目包括将航空母舰的数量从目前的12艘减至未来的10艘,停建新一代CGX导弹巡洋舰,缓建第11艘船坞登陆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