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厅收藏该商铺

您好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沧州沧一机床附件制造有限公司>资料下载>机床业摆脱对技术的依赖更好的办法就是并购

资料下载

机床业摆脱对技术的依赖更好的办法就是并购

阅读:345          发布时间:2011-7-5
提 供 商 沧州沧一机床附件制造有限公司 资料大小 198KB
资料图片 查看 下载次数 73次
资料类型 JPG 图片 浏览次数 345次
免费下载 点击下载    

作为机械装备的母机,机床制造业的发展来源于其下游产业的推动,机床行业下游产业主要有造船、工程机械、航空航天、汽车、铁路、电力设备、风电设备、动力设备、制冷设备和石化设备等。

    这些产业在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有不同程度的波动,现在危机已有触底趋势,形势企稳向好,拨开危机过后的云层,期望通过下游产业追寻到机床的发展方向。

    但大规模的技术合作,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1979年8月,济南*机床厂与机床制造企业日本山崎马扎克签订高速精密机床加工协议,开创了与技术合作的先河。这之后,当时机床行业100多家重点骨干企业都参与到这项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要内容的“数控一条龙”科技攻关中。

    但是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在2009年前9个月造船行业运作与表现报告中预测,尽管船舶市场出现小幅回升,但总体上看,造船市场尚未到复苏的时刻,未来1~2年造船市场仍以低迷为主。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也表示:中国造船工业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特别是接船难、交船难、融资难的局面没有改变,而产能庞大、开工率不足及产品同质性太强,也引发了低价竞争。此外,中国造船工业仍面临着结构调整的严峻考验和上主要造船国家的激烈竞争。

    不可否认,在20余年间通过消化吸收、合作生产等方式使得我国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了较大提高,国产机床的国内*已达到62%,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陷入了技术依赖的泥潭。

    且不说消化后技术水平能否迎头赶上,单是引入的过程也是充满坎坷。按照某些西方国家的相关法律和规定,部分机床制造的核心技术是禁止向中国输出的。

    据梁训蠧介绍,1976年,他赴美采购三坐标联动数控高精度重型机床,有关方面就提出其触犯了冷战时期对社会主义国家禁运的“恩巴柯条例”,zui后才不得不升级到与美*、*、*局级官员谈判才突破技术封锁。

    从买技术到买公司是我国机床行业做出的尝试。业内人士认为,依靠收、并购上企业并获取他人的核心技术,或许是“技不如人”的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捷径。而且相对而言,并购国外机床公司比纯粹的技术引进综合成本要低得多。

    虽说核心技术禁止输出的条款不会因为企业所有权的改变而改变,技术也不会通过并购而自动获得。但由于变成了自己的企业,由此带来的学习环境是原来合资模式难以想象的。

    而且,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与*水平差距并不单单是核心技术,在工艺技术、资源整合乃至生产管理上都有欠缺。通过向同行全面的学习,我们或许能衍生出自身的核心技术。

    上世纪80年代,因一家日本企业在我国机床展上展示其五坐标数控机床而引起日本通产省的干涉,结果也是对方派人来华调研核实后才解决了争议。不少企业家也承认,跟踪技术发展不了产业,况且产业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前沿和战略高度的技术是引进不了的。如果一味跟踪模仿,将会进一步拉大我国同*水平之间的差距,并zui终将形成技术依赖。

 

    进入2009年,我国迎来了轨道建设的新时期,有22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开始动工,到2015年前后,北京、上海、广州等22个城市将建设79条轨道交通线路。在11月结束的2009年城市轨道交通展上,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几年城市交通建设将会给机床行业带来更多的商机。

    因此,记者认为海外并购换来的不只是单纯的技术和的产品,更有性的品牌、性的销售渠道和*的生产管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就是追求打开市场、提升范围的竞争力。只有这样,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的海外并购才有更高层次上的意义和价值。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对比框

产品对比 二维码 意见反馈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