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厅收藏该商铺

您好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青岛天正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公司动态>龙门刨铣床在市场的发展

公司动态

龙门刨铣床在市场的发展

阅读:1181          发布时间:2013-11-19
   随着机床行业及经济的不断发展,龙门刨铣床在市场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在市场上的需求量也加大,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广泛应用于平面加工领域,目前大多数机床设备的床身加工都要用到龙门刨床,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自主创新的重型龙门刨铣床不断涌现,已能基本满足各领域的发展需要,受到用户的青睐。
  龙门刨铣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是*制造技术的载体和装备工业的基本生产手段,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设备。《*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列举了“航空、卫星、轨道交通设备、海工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5种装备,按照*装备工业司的解释,智能制造装备包括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智能控制系统、数控机床、智能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6大类产品。振兴装备制造业,首先要振兴机床工业。“装备振兴,机床先行”。没有强大的龙门刨铣床工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其中作为机电一体化装备的数控机床,集、柔性、精密、复合、集成诸多优点于一身,已经成为当下装备制造业的主力加工设备和机床市场的主流产品,其拥有量的多少及技术水平的高低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强弱的重要体现。因此,将装备制造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龙门刨铣床行业自身未来就面临着*的发展前景。
  从数据来看,我国龙门刨铣床行业销售额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基本上围绕0.8%上下波动,相对于德国的1.2%、日本的1.5%,这一比例偏低,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这一比例将会有所提升,即使仍按0.8%作保守计算,2020年我国龙门刨铣床行业的市场空间将达到670亿美元。另一方面,从对比来看,我国龙门刨铣床行业的规模相对于下游行业而言仍然偏小,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母机,日、德等发达国家龙门刨铣床行业的规模均不小于工程机械和重型机械等下游行业的规模。
  近年来,中国龙门刨铣床产品总产值连年增长,20012年已经突破150亿元,总产量接近3000台。如此大的重型机床产量堪称世界*,如此大的重型机床产值也可在。根据不*统计,2012~2013年进口的龙门刨铣床约占中国重型机床的市场总量的1/3,而台数却少得多,可见进口的龙门刨铣床都是高附加值的数控机床,在中国庞大的龙门刨铣床市场中,对中产品仍然有不小的需求。 
  当前,市场需求和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需求特点是中、龙门刨铣床的需求比例不断增大,主要以集高速、高精、智能化、环保于一体的复合化加工机床为主,同时,市场已释放出明确的信号,技术服务需求更为迫切,显示出一种新的需求态势,即设备与工艺配套、软件设计与远程服务并重的一体化交钥匙工程,要求主机生产厂家不但要提供硬件,还要能提供软件、工艺技术服务,标志着这未来市场将更加注重技术服务,以技术为核心的营销模式取代传统的产品营销模式。
  汽车、航空航天、机械等是龙门刨铣床的传统下游客户。龙门刨铣床向传统机械工业、国防工业、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信息技术工业以及其他加工工业等下游行业提供加工装备。在机床产品的消费构成中,汽车工业占35 %-40%左右,传统机械工业占25%-30%,IT制造业占10%-15%,航空航天与国防军工及其他产业占20%-25%。汽车工业和传统机械行业是机床的需求大户。
  国内龙门刨铣床制造业要赶超*技术水平,要强化“自主创新,精细制造”的理念,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改变国内产品落后于国外的先天不足,不能总跟在别人后面模仿;强化精细化制造,提高产品的制造工艺水平与质量,包括各种功能部件及相关配套件,这是制造数控机床的两条根本保证。
  就龙门刨铣床而言,除少数高精密产品国内尚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外,国产重型机床产品基本能满足市场需要,无论产品品种、水平档次、市场满足度、功能和工艺性能等与国外相差不大。但是,机床的精度和制造工艺水平和可靠性还亟待提高,这是国产龙门刨铣床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的zui主要的原因。
  总之,未来市场技术要求含量越来越高,净化市场的呼声也愈加强烈,意味着只有在技术上能满足市场的产品就会赢得市场,低水平产品必遭淘汰,而那种以量取胜、以劣充优、鱼目混珠的市场局面将一去不复返。因此,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优胜劣汰不可避免,新的市场格局即将来临。
  我国龙门刨铣床行业近些年来飞速发展,预计未来10~15年数控机床将还会以年均20%~25%的速度快速增长。未来几年龙门刨铣床,落地镗床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将大幅提升。同时,龙门刨铣床,落地镗床主要品种将基本立足于国内。功能部件配套齐全,自给率达60%;有自主版权的数控系统占数控机床总产量的75%。
预估计,固定资产投资会由低端加工贸易相关产业向转移,尤其在技术和产业升级方 面加大投资力度。经过几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目前正面临着如何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向“ 进口替代型”经济平稳过渡的挑战。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对比框

产品对比 二维码 意见反馈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