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心:师傅,明天我要成为你
2016年11月23日 17:06机床商务网点击:8642
【中国机床商务网 行业精英】手工锉削精度约为0.005毫米,仅相当于头发丝的1/16,距离师傅方文墨的1/25还有一点差距,这点差距,杨国心有信心追上。
赶超师傅,做第二个方文墨,是他的梦想,他真的可以做到。 
青春宣言:“我现在的梦想就是做第二个方文墨,也当个机台前的大明星。”
沈飞大院里长大的追“星”族
和很多同龄人一样,1994年出生的杨国心也是个“追星族”,不过他追的星可不是那些娱乐圈的明星,用他的话说,“真不明白,每天围追堵截就是为了和那些明星合个影,现在年轻人咋了,追他们有啥用啊!”在他的心里,够得上偶像的,是那些身穿工装,在机台前挥洒自如的工人“明星”。他的这种想法被很多同龄人“鄙视”,说他是小古董。可杨国心深知,这颗“古董心”早已有之。
他说,自己的追星之路从爷爷开始。杨国心从小生活在沈飞家属区,爷爷是一名飞机装配工,小时候的杨国心喜欢去爷爷家。木质小汽车、钢料大宝剑……爷爷总能变戏法一样从那件深蓝色工作服兜里给他变出各种玩具。他也会骄傲地拿到小朋友面前说:“这是我爷爷变给我的。”渐渐长大了,他知道爷爷是造大飞机的,于是,爷爷就成了他心中的男神。
“小时候对爷爷的崇拜超过了超人、奥特曼,更是觉着飞机既神奇又神秘!”杨国心说。
初中毕业后,杨国心不顾父母反对,坚持报考沈飞技校。“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要造大飞机,上技校才能靠近梦想。”杨国心说。
就为学艺偶像家门前转
上技校后,杨国心似乎来到了理想的“王国”,他喜欢所在的学习环境。和其他愿意打游戏、玩手机的同学不同,他更痴迷于泡在学校的教室和实习室里。就这样,他每学期都是出勤率高的学生,也自然成了老师身边的“红人”。
沈飞技校每年要承办沈飞公司技能运动会,学校里上百台机床成为一线职工实操的赛场。杨国心经常被老师派到赛场帮忙,整理操作台、打扫卫生、给选手做指引……他乐在其中。
直到2010年,他在考试现场看到方文墨,方文墨高大的形象本就吸引人,再加上他的技术,杨国心眼睛都看直了。方文墨在数控机床前站定,随手拿起一个半成品零件,顺着打磨头缓缓移动,“嘶啦啦”溅落一片银色碎屑。他举起零件仔细端详,转身来到机器上继续打磨……十几分钟后,4个外形毫无差别的零件整齐码放在工作台上。“加工公差为0.003毫米”,杨国心看到监考老师检验零件误差时,惊讶地喊出了声。“这才是我的神,我的偶像。”
16岁的杨国心默默地记下方文墨的名字,上网一搜,才知道这位年轻的技师已是全国钳工状元。杨国心还得知方文墨也住在沈飞家属区,于是他每天放学都要在楼下转悠一会儿,期望偶遇新晋偶像方文墨。
两年多的时间,杨国心持续关注方文墨,也搜集了很多方文墨的信息。“我也是钳工专业的,所以知道1/25对于钳工来说多不容易,所以,我特别想拜他为师。”杨国心开始自己的追星梦。
我也想当大明“星”
杨国心把自己想拜方文墨为师的想法告诉了班主任老师,老师鼓励他,只要把专业学好,肯定有机会。他白天上课,晚上到二楼的实训基地练实操,就连寒暑假他都要进去练习。后来,看门的大爷都认识杨国心,和他说,“以后别总跳墙了,我给你留门。”
技校毕业考试,杨国心以钳工专业的成绩分配进入“方文墨班”。得到通知的下午,杨国心激动得跳了起来,想到追星梦竟然实现,他一宿都没睡好觉。
进厂后,方文墨的人格魅力和的技艺更是吸引杨国心,而他的好学和专注也被师傅看在眼里。“我们14厂的工作强度比较大,关键件的生产都落在我们身上,我对徒弟要求也比较严格。”方文墨说。但杨国心从来没掉过队,师傅加班,他跟着,困了在机床旁眯一会儿,师傅给杨国心确定了成长阶段目标,规划职业生涯,杨国心都按部就班进行。
近两年来,14厂临时计划频次多,时常遇到临时计划和批量生产任务交叉冲突的时候,这使得以组批生产为优势的加工工作变得被动、紧急。“方文墨班”的班组人员主动开展项目攻关,合理地把工段所有的相似零件合并同类项,把同尺寸、同类型、同品种的零件合并加工。杨国心凭借着对部分零件的加工经验,仔细研究这批零件的加工方法,创新工作思路,与工艺人员、检验人员共同研究,制作统一便捷夹具,把从方文墨身上学到的技巧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经共同努力,终于研制成功了统一式便捷夹具,既保证了产品的交检合格率,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一线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很多次见到杨国心的人,很难把他和产业工人联系到一起,白净的皮肤、俊朗的形象。看到大家质疑的表情,他说:“我基本天不亮就骑车去单位,天黑了才回家,根本就不给我机会晒黑啊!”可伸出手后,浸满油渍的双手还是像个工人样,此时他又会说:“现在看着脏点,每天回家我都泡手,擦护手霜,就怕长茧子,师傅说,长茧子影响手辨识零件的误差。”这个时候的他,露出憨憨的笑容,才更像一个实实在在的90后。
就是这样一个90后,一步步走向成功:沈阳市技术标兵、沈飞技师。杨国心说:“我现在的梦想就是做第二个方文墨,也当个机台前的大明星。” (原标题:杨国心:师傅,明天我要成为你)
(本文来源:中工网—辽宁职工报)
赶超师傅,做第二个方文墨,是他的梦想,他真的可以做到。

杨国心(右一)向方文墨(中)虚心请教
今年22岁的杨国心是沈飞年轻的技师,他不仅掌握钳工、装配钳工两个工资格证书,熟练掌握车工、电工等4个工种,他还是中航工业沈飞公司14厂里小有名气的“创新小能手”。青春宣言:“我现在的梦想就是做第二个方文墨,也当个机台前的大明星。”
沈飞大院里长大的追“星”族
和很多同龄人一样,1994年出生的杨国心也是个“追星族”,不过他追的星可不是那些娱乐圈的明星,用他的话说,“真不明白,每天围追堵截就是为了和那些明星合个影,现在年轻人咋了,追他们有啥用啊!”在他的心里,够得上偶像的,是那些身穿工装,在机台前挥洒自如的工人“明星”。他的这种想法被很多同龄人“鄙视”,说他是小古董。可杨国心深知,这颗“古董心”早已有之。
他说,自己的追星之路从爷爷开始。杨国心从小生活在沈飞家属区,爷爷是一名飞机装配工,小时候的杨国心喜欢去爷爷家。木质小汽车、钢料大宝剑……爷爷总能变戏法一样从那件深蓝色工作服兜里给他变出各种玩具。他也会骄傲地拿到小朋友面前说:“这是我爷爷变给我的。”渐渐长大了,他知道爷爷是造大飞机的,于是,爷爷就成了他心中的男神。
“小时候对爷爷的崇拜超过了超人、奥特曼,更是觉着飞机既神奇又神秘!”杨国心说。
初中毕业后,杨国心不顾父母反对,坚持报考沈飞技校。“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要造大飞机,上技校才能靠近梦想。”杨国心说。
就为学艺偶像家门前转
上技校后,杨国心似乎来到了理想的“王国”,他喜欢所在的学习环境。和其他愿意打游戏、玩手机的同学不同,他更痴迷于泡在学校的教室和实习室里。就这样,他每学期都是出勤率高的学生,也自然成了老师身边的“红人”。
沈飞技校每年要承办沈飞公司技能运动会,学校里上百台机床成为一线职工实操的赛场。杨国心经常被老师派到赛场帮忙,整理操作台、打扫卫生、给选手做指引……他乐在其中。
直到2010年,他在考试现场看到方文墨,方文墨高大的形象本就吸引人,再加上他的技术,杨国心眼睛都看直了。方文墨在数控机床前站定,随手拿起一个半成品零件,顺着打磨头缓缓移动,“嘶啦啦”溅落一片银色碎屑。他举起零件仔细端详,转身来到机器上继续打磨……十几分钟后,4个外形毫无差别的零件整齐码放在工作台上。“加工公差为0.003毫米”,杨国心看到监考老师检验零件误差时,惊讶地喊出了声。“这才是我的神,我的偶像。”
16岁的杨国心默默地记下方文墨的名字,上网一搜,才知道这位年轻的技师已是全国钳工状元。杨国心还得知方文墨也住在沈飞家属区,于是他每天放学都要在楼下转悠一会儿,期望偶遇新晋偶像方文墨。
两年多的时间,杨国心持续关注方文墨,也搜集了很多方文墨的信息。“我也是钳工专业的,所以知道1/25对于钳工来说多不容易,所以,我特别想拜他为师。”杨国心开始自己的追星梦。
我也想当大明“星”
杨国心把自己想拜方文墨为师的想法告诉了班主任老师,老师鼓励他,只要把专业学好,肯定有机会。他白天上课,晚上到二楼的实训基地练实操,就连寒暑假他都要进去练习。后来,看门的大爷都认识杨国心,和他说,“以后别总跳墙了,我给你留门。”
技校毕业考试,杨国心以钳工专业的成绩分配进入“方文墨班”。得到通知的下午,杨国心激动得跳了起来,想到追星梦竟然实现,他一宿都没睡好觉。
进厂后,方文墨的人格魅力和的技艺更是吸引杨国心,而他的好学和专注也被师傅看在眼里。“我们14厂的工作强度比较大,关键件的生产都落在我们身上,我对徒弟要求也比较严格。”方文墨说。但杨国心从来没掉过队,师傅加班,他跟着,困了在机床旁眯一会儿,师傅给杨国心确定了成长阶段目标,规划职业生涯,杨国心都按部就班进行。
近两年来,14厂临时计划频次多,时常遇到临时计划和批量生产任务交叉冲突的时候,这使得以组批生产为优势的加工工作变得被动、紧急。“方文墨班”的班组人员主动开展项目攻关,合理地把工段所有的相似零件合并同类项,把同尺寸、同类型、同品种的零件合并加工。杨国心凭借着对部分零件的加工经验,仔细研究这批零件的加工方法,创新工作思路,与工艺人员、检验人员共同研究,制作统一便捷夹具,把从方文墨身上学到的技巧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经共同努力,终于研制成功了统一式便捷夹具,既保证了产品的交检合格率,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一线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很多次见到杨国心的人,很难把他和产业工人联系到一起,白净的皮肤、俊朗的形象。看到大家质疑的表情,他说:“我基本天不亮就骑车去单位,天黑了才回家,根本就不给我机会晒黑啊!”可伸出手后,浸满油渍的双手还是像个工人样,此时他又会说:“现在看着脏点,每天回家我都泡手,擦护手霜,就怕长茧子,师傅说,长茧子影响手辨识零件的误差。”这个时候的他,露出憨憨的笑容,才更像一个实实在在的90后。
就是这样一个90后,一步步走向成功:沈阳市技术标兵、沈飞技师。杨国心说:“我现在的梦想就是做第二个方文墨,也当个机台前的大明星。”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机床商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机床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机床商务网,//www.jc35.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