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峰:让“宁夏制造”走向世界
2016年02月18日 09:17机床商务网点击:5694
【中国机床商务网 媒体报道】毕业后在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工作至今,29年未曾离开;耗时22年,累计研发十余个型号的光学铍镜,填补了国内空白……“万事只需坚持,也贵在坚持。”在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铍材研究所所长苏东峰看来,成功的秘诀如此“简单”。
苏东峰:让“宁夏制造”走向世界(图片来自百度)
多年来,正是靠这股韧劲,苏东峰在航天、军工等领域攻破多项重大技术难题。
1987年,苏东峰从重庆大学毕业,分配到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成为一名机械工。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搞工艺挺新奇,但时间久了,不少人觉得这项工作枯燥无比,坚持下来的。
“每日都要重复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同样的动作,初几年,我也曾想过放弃,直到一位师傅告诉我,能将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坚持做下去,才不愧是真正的‘专家’。”苏东峰开始认真研究工艺,不断学习和摸索,逐渐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成长为技术骨干。
2009年,苏东峰接到一项艰巨的任务——研发铍深孔孔系加工技术。“按照我们的技术水平,只能在机床上打一个孔,而这项技术要求实现在机床上打一排孔的目标,这在当时,不论是工艺还是设备都无可借鉴的经验。”
“那段时间,我白天在车间搞实验,晚上回家翻资料,甚至做梦都梦到设计方案。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将机床的结构倒置后,就能完成系列的钻孔任务。”
自行改造设备,设计模具,完成了核电站二次中子源对BMSXK产品的需求;解决空间遥感扫描仪对镜体轻质化及高度稳定性要求等重大技术难题,并成功应用在气象、资源卫星及神舟飞船等国家项目中……多年来,苏东峰和他的团队突破了诸多行业内的不可能,建立了多个技术生产及质量控制体系标准,将“宁夏制造”的水平提升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本文来源:宁夏日报)

苏东峰:让“宁夏制造”走向世界(图片来自百度)
多年来,正是靠这股韧劲,苏东峰在航天、军工等领域攻破多项重大技术难题。
1987年,苏东峰从重庆大学毕业,分配到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成为一名机械工。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搞工艺挺新奇,但时间久了,不少人觉得这项工作枯燥无比,坚持下来的。
“每日都要重复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同样的动作,初几年,我也曾想过放弃,直到一位师傅告诉我,能将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坚持做下去,才不愧是真正的‘专家’。”苏东峰开始认真研究工艺,不断学习和摸索,逐渐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成长为技术骨干。
2009年,苏东峰接到一项艰巨的任务——研发铍深孔孔系加工技术。“按照我们的技术水平,只能在机床上打一个孔,而这项技术要求实现在机床上打一排孔的目标,这在当时,不论是工艺还是设备都无可借鉴的经验。”
“那段时间,我白天在车间搞实验,晚上回家翻资料,甚至做梦都梦到设计方案。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将机床的结构倒置后,就能完成系列的钻孔任务。”
自行改造设备,设计模具,完成了核电站二次中子源对BMSXK产品的需求;解决空间遥感扫描仪对镜体轻质化及高度稳定性要求等重大技术难题,并成功应用在气象、资源卫星及神舟飞船等国家项目中……多年来,苏东峰和他的团队突破了诸多行业内的不可能,建立了多个技术生产及质量控制体系标准,将“宁夏制造”的水平提升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上一篇:丁泽林:以党育人 以情舞人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机床商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机床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机床商务网,//www.jc35.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