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日处理50立方医疗污水装置
污水来源及成分复杂,含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等,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如果不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进入城市下水管道或环境水体,往往会造成水体的污染,引发各种疾病,尤其是传染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钦州市日处理50立方医疗污水装置
医疗污水的特点决定对其无害化处理是非常严峻的问题:一些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在社会上蔓延,对医院污水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及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医院污水的实际情况与国外医院有较大差别,与一般生活污水也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科研废弃物的收集、分类和消毒较难严格执行,造成病人的血液、病理切块、检验废弃物以及科研化学药剂等混杂进入医院排水系统。②我国医院从功能上虽然分为传染病医院和非传染病医院,但传染病的初期诊断大都是在普通医院进行的,据统计传染病医院收治的病人70%以上是经综合医院确诊后转送来。而且我国大多数综合医院设有肠道、肝炎门诊及传染病房,其污水中的致病菌、病毒的危害性远大于生活污水,加上我国目前城市排水系统普及率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低,严峻的现实迫切要求我国必须对医院污水单独进行有效的处理。
为保护环境,消除污染;医院拟建医疗污水处理设施,以确保经处理后的废水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中表2中排放标准,然后通过市政管网在排入市污水处理站。
2 设计依据、原则及范围
2.1 设计依据
(1) 建设单位提供的污水水质、水量等基础资料
(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3)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4)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5)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6) 《给排水工程概预算与经济评价手册》
(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8)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0)《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JB2932-1999)
(11)《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1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13)其它国家关于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设计的有关标准规范;
(14)同类工程所取得的实际经验和实际工程参数。
2.2 设计原则
2.2.1 设计思路
在医疗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中,本着技术*适用、工艺措施针对性强、系统可靠稳定、运行易开易停,一次性投资与日常运行费用综合省、大限度的减少场地占用面积及大限度的使用原有的处理设施的原则;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同类污水处理技术的综合分析,特别是结合同类工程的实际经验,本项目拟采用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沉淀+二氧化氯消毒”工艺进行污水处理。该工艺流程的每一环节,均进行了充分的多方案比选,从而得出优化的工艺。
2.2.2 设计原则
[1] 在设计过程中本着*、合理、实用、可靠、经济的原则进行设计,采用*、实用、成熟、可靠的处理工艺,满足水质波动较大、水量不稳的进水要求,确保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2] 采用合理工艺,合理布置,在提高系统总体效率的基础上恰到好处的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优化设计;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在保证系统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以小的投资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3] 采用运行费用较为合理的处理工艺,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的同时,减少设备投资费用。降低运行费用和降低投资费用,给业主带来经济效益。
[4] 采用*可靠的技术设备及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充分实现自动化优化控制、减少管理维修工作量的主要设施与设备平面及高程的针对性工程设计,操作管理方便可靠。
[5] 设计中尽量采用低噪节能的动力设备,并采取减震,降噪等措施,以防止噪声污染。
[6] 污水处理工程整体环境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工程占地面积小的情况下,采用合理的布局,对处理工艺进行优化设计。
2.3 设计范围
本方案设计范围为污水处理工程的全部工艺设计,包括设备选型、安装工程等直接工程和本工程的设计、调试、培训等间接工程;但不包括污水处理工程土建施工、外部供电、引水、排水和绿化、道路等辅助工程,也暂不考虑污水处理站的通讯、交通运输和供配电、供热、采暖等辅助工程。
3工程设计水量及进出水指标
3.1 废水来源及水量
本项目所处理的污水为医疗污水,医疗污水包括门诊污水与生活污水两部分。它主要来自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的化验室、手术室、药剂室、洗衣房、浴室等部门。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Cr、SS、氨氮、粪大肠菌群数等。本项目设计污水处理规模5m3/d。
3.2进水与出水水质对比
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排放标准,项目废水产生及排放情况见下表:
项目 | pH | CODcr mg/L | BOD5 mg/L | SS mg/L | 粪大肠菌群 个/L |
处理前水质 | 6-9 | 350 | 150 | 120 | 1.6×108 |
(GB18466-2005) 预处理标准 | 6-9 | ≤60 | ≤20 | ≤20 | ≤500 |
4 处理工艺的选择
4.1医疗污水的特点
本项目污水的特点是:①来水不均匀程度较高,水质、水量变化较大(KZ=2.0),由于水量与水质具有较大的不均匀性,因此必须考虑设置均质均量的调节池。②本类废水BOD/COD值约0.6,可生化性较高。③排放要求中对病毒指标有要求。④根据环保部门对污水排放的要求,本污水处理工艺除了去除有机物外还应能去除氨氮,使出水达到排放要求。总之,该污水中不仅含有有机污染物,而且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因此在污水处理工艺中既要考虑消毒灭菌的卫生指标,也应兼顾COD、BOD等环保指标。
4.2工艺选择
本着投资少、效益高,优先采用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的原则,根据目前国内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在综合考察各种废水治理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本项目的实际,由于本项目污水产生量少,为减少土建施工费用,本项目拟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对项目废水进行处理,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沉淀+消毒”工艺进行污水处理,污水消毒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工艺。污水首先经格栅去除其中较大的杂质和漂浮物,再经调节池调节水量水质后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在一体化设备中,污水依次排入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经生化处理后的污水流经沉淀池去除其中的污泥。沉淀池出水再进入接触消毒池,利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杀灭水中的各种致病微生物后达标排放。
5 处理设施单元说明
5.1化粪池
粪池是利用沉淀和厌氧发酵原理去除污水中悬浮性有机物的处理设备。新鲜粪便由进粪口进入*池,池内粪便开始发酵分解、因比重不同粪液可自然分为三层,上层为糊状粪皮,下层为块状或颗状粪渣,中层为比较澄清的粪液。在上层粪皮和下层粪渣中含细菌和寄生虫卵多,中层含虫卵少,初步发酵的中层粪液经过粪管溢流至第二池,而将大部分未经充分发酵的粪皮和粪渣阻留在*池内继续发酵。流入第二池的粪液进一步发酵分解,虫卵继续下沉,病原体逐渐死亡,粪液得到进一步无害化,产生的粪皮和粪 厚度比*池显着减少。流人第三池的粪液一般已经腐熟,其中病菌和寄生虫卵已基本杀灭。第三池功能主要起储存已基本无害化的粪液作用。
5.2格栅
医院污水中常含有一些软性缠绕物、较大固体颗粒杂物及飘浮物,这些杂物进入后续处理设施会形成浮渣,甚至堵塞管路和设备,必须予以隔除。由于本项目医疗污水水量不大,本设计中拟采用格栅板作为拦污措施。
5.3调节池
由于医疗污水水量排放不均匀,早、中、晚用水高峰期水量排放大,且不同时段排水水质有差异,故设计调节池,以稳定水量,均化水质。以保证后续生化处理效果的稳定。
5.4水解酸化池
由于医疗污水有机浓度不是很高,根据本公司对低浓度有机污水处理的经验,可以不采用厌氧消化处理,仅需采用水解酸化工艺即可。 水解酸化过程中起作用的细菌为水解细菌、产酸菌,均在无氧条件下,不需要动力曝气,因而水解酸化池能在无能耗的条件下将有机物部分降解,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酸化水解菌能将大分子的难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易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后续好氧处理单元的处理效果。采用水解酸化工艺,可大大缩短好氧生化所需的时间;同时处理后出水水质更好,既节省了投资,节约了运行成本,又提高了环境效益。
5.5生物接触氧化池
生化处理主要通过好氧处理,在污水中提供足够溶解氧的情况下,依靠好氧微生物的吸附和降解将污水中的绝大部分有机物去除。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方法主要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这两种方法均为国内外常用且工艺比较成熟。生物膜法按生物膜附着物不同又分成生物转盘、生物滤池和接触氧化法。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生物填料不断更新,从原来的塑料蜂窝填料发展到软性填料再到半软性填料,接触氧化法越来越显出其*性。由于接触氧化具有丰富的生物相,特别在低浓度污水处理中,接触氧化法逐渐取代了活性污泥法。本处理单元是该系统的核心部分,即利用好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去除,去除率可达75~85%,接触氧化池中设置填料,供微生物生长需要,池底设置曝气装置,利用潜水曝气机为微生物提供氧气。
5.6沉淀池
从接触氧化池出水中,含有大量脱落生物膜等,为保证出水水质,必须做沉淀处理,利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沉淀池由五个部分组成:进水区、出水区、沉淀区、贮泥区及缓冲区。进水区和出水区的功能是使水流的进入与流出保持均匀平稳,以提高沉淀效率。沉淀区是池子的主要部位。贮泥区是存放污泥的地方,它起到贮存、浓缩与排放的作用。缓冲区介于沉淀区和贮泥区之间,缓冲区的作用是避免水流带走沉在池底的污泥。
5.7接触消毒池
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后,部分细菌随污泥沉淀下来,剩余大部分大肠杆菌、粪便链球菌等致病菌仍然存在污水中,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本系统采用二氧化氯法进行消毒。消毒池采用平流式隔板接触反应装置,以提高接触时间,取得较好的消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