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技术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采用*的AO生物处理工艺,处理效果优于全混合或双系列*混合生物氧化池。此外,它比活污泥池小,对水质具有良好的适应,良好的抗冲击,水质,无污泥产生,并且在生物氧化池中采用新型弹三维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区域和微生物。该膜易于释放,在相同的有机负荷条件下,有机物的去除率高于其他填料,并且埋藏污水处理设备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工艺类型
根据膜组件和生物反应器的组合方式,可将膜--生物反应器分为分置式、一体式以及复合式三种基本类型。(以下讨论的均为固液分离型膜--生物反应器)
分置式
把膜组件和生物反应器分开设置。生物反应器中的混合液经循环泵增压后打至膜组件的过滤端,在压力作用下混合液中的液体透过膜,成为系统处理水;固形物、大分子物质等则被膜截留,随浓缩液回流到生物反应器内。
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的特点是运行稳定可靠,易于膜的清洗、更换及增设;而且膜通量普遍较大。但一般条件下为减少污染物在膜表面的沉积,延长膜的清洗周期,需要用循环泵提供较高的膜面错流流速,水流循环量大、动力费用高(Yamamoto,1989),并且泵的高速旋转产生的剪切力会使某些微生物菌体产生失活现象(Brockmann and Seyfried,1997)。
一体式
把膜组件置于生物反应器内部。进水进入膜--生物反应器,其中的大部分污染物被混合液中的活污泥去除,再在外压作用下由膜过滤出水。
这种形式的膜--生物反应器由于省去了混合液循环系统,并且靠抽吸出水,能耗相对较低;占地较分置式更为紧凑,在水处理领域受到了特别关注。但是一般膜通量相对较低,容易发生膜污染,膜污染后不容易清洗和更换。
复合式
形式上也属于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所不同的是在生物反应器内加装填料,从而形成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改变了反应器的某些状。
九江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技术
反渗透或纳滤系统一旦出现颗粒和胶体的污堵就会严重影响膜的产水量,有时也会降低脱盐率。胶体污堵的早期症状是系统压差的增加,膜进水水源中颗粒或胶体的来源因地而异,常常包括细菌、淤泥、胶体硅、铁腐蚀产物等,预处理部分所用的药品如聚合铝和三氯化铁或阳离子聚电介质,如果不能在澄清池或介质过滤器中有效的除去,也可能引起污堵。此外阳离子性的聚电介质也会与阴离子性的阻垢剂反应,其沉淀物会污堵膜元件,水中这类污堵倾向或预处理是否合格采用SDI15进行评价,请参考相关章节的详细介绍
沸石是一种硅铝酸盐,其化学组成可表示为(M2+2M+)O.Al2O3.mSiO2?nH2O (m=2~10,n=0~9),式中M2+代表Ca2+、Sr2+等二价阳离子,M+代表Na+、K+等一价阳离子,为一种弱酸型阳离子交换剂。在沸石的三维空间结构中,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和空穴,使其具有筛分效应,交换吸附选择性、热稳定性及形稳定性等优良性能。天然沸石的种类很多,用于去除氨氮的主要为斜发沸石。
斜发沸石对某些阳离子的交换选择性次序为:K+,NH4+>Na+>Ba2+>Ca2+>Mg2+。利用斜发沸石对NH4+的强选择性,可采用交换吸附工艺去除水中氨氮。交换吸附饱和的拂石经再生可重复利用。
调节池内污水采用污水提升泵提升至*生化池,进行生化处理。在*池内,由于污水中有机物浓度较高,微生物处于缺氧状态,此时微生物为兼性微生物,它们将污水中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同时利用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将NO2--N、NO3--N转化为N2,而且还利用部分有机碳源和氨氮合成新的细胞物质。
所以*池不仅具有一定的有机物去除功能,减轻后续O级生化池的有机负荷,以利于硝化作用进行,而且依靠污水中的高浓度有机物,完成反硝化作用,终消除氮的富营养化污染。经过*池的生化作用,污水中仍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和较高的氮氨存在,为使有机物进一步氧化分解,同时在碳化作用趋于*的情况下,硝化作用能顺利进行,特设置O级生化池。
*池出水自流进入O级池,O级生化池的处理依靠自养型细菌(硝化菌)完成,它们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碳源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营养源,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NO2--N、NO3--N。O级池出水一部分进入下级处理单元,另一部分回流至*池进行内循环,以达到反硝化的目的。在*和O级生化池中均安装有填料,整个生化处理过程依赖于附着在填料上的多种微生物来完成的。在*池内溶解氧控制在0.5mg/l左右;在O级生化池内溶解氧控制在3mg/l以上。
当沉淀物是带正电荷(Al(OH)3及Fe(OH)3在中性和酸性pH范围内)时,沉淀速度可因溶液中存在阴离子而加快,例如银离子。此外水中胶粒本身可作为这些金属氧氧化物沉淀物形成的核心,所以凝聚剂投加量与被除去物质的浓度成反比,即胶粒越多,金属凝聚剂投加量越少。
以上介绍的混凝的四种机理,在水处理中常不是单独孤立的现象,而往往可能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在一定情况下以某种现象为主而已,目前看来它们可以用来解释水的混凝现象。
对于万立方米级污水处理装置而言,其生化池体积较大,为了保证生化池初始污泥浓度,需要准备投加的原始污泥量很大。理论上讲,投加后生化池的污泥的质量浓度控制在2 500mg/L左右。
实际运行时,为了节约成本,调试期间初始污泥的质量浓度可控制在1 500mg/L左右,一日处理1×104m3污水生化时间为12h的污水处理装置为例,调试前需准备含水率在80%的活性污泥约40m3。
污泥品种是同类或相似的活性污泥。如有困难,其它活性较强的污泥也可使用。污泥在使用前为保证一定的活性,对待用的污泥需进行喷水保湿处理,在保湿条件下污泥的活性至少可保持15d以上。
2、生化+膜工艺处理
渗滤液经过生化处理后进一步采用膜工艺处理是目前常用的渗滤液处理方法,该工艺出水水质好,可达到回用水的标准,对于渗滤液水质和水量的波动性也具有较高的抗变能力,运行稳定性高。经过膜分离处理后,污染物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经分离后的出水能够国家相应的排放标准。而且膜技术具有能够连续化操作,机械化程度高,易于管理,水质的不稳定对膜处理的效果的影响较小。
采用膜工艺处理或蒸发处理
碟管式反渗透DTRO膜具有抗污染性好,膜通量较高,使用寿命较长等特点,碟管式反渗透DTRO膜前端只需经过砂滤保护便可直接处理渗滤液,即使在高浊度、高SDI值、高盐分、 高COD的情况下,也能经济有效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