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吨社区诊所污水处理设备安装
医院污水经化粪池、格栅池、调节池、水解 酸化池、接触氧化池处理后,经过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污泥进入污泥浓缩 池,污水再经过二氧化氯消毒技术处理可基本杀死细菌和病毒蛋白质,混匀 器的作用有利于二氧化氯与污水充分混合,保证二氧化氯的杀菌结果;本发 明工艺流程简单、布置紧凑、运行灵活、处理效果好,可在节约成本的条件 下,实现对医院污水进行有效的深度综合处理。
pH值要求
pH值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在污泥驯化和以后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应将系统的进水pH控制在6~9之间。
9、营养物质要求
良好的营养条件是菌群代谢、生长的前提。在污泥驯化的过程中应将营养物质的参数控制在BOD:N:P为100:5:1左右,为污泥驯化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10、溶解氧量(DO) 要求
DO是污泥驯化过程中的主要控制指标,在污泥驯化过程中应将DO的范围控制在0.5~2.0mg/L。 (溶解氧浓度测量点为,转碟曝气器水下游4.5米处)。DO可以通过溶解氧测定仪检测,也可以通过人工检测,以了解DO在池中的变化规律。
硝化和反硝化
污水中的氮以有机氨和氨氮的形式进人系统,以氮气的形式从系统中去除。氨氮转化为氮气的过程分为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硝化过程是在溶解氧充足的条件下进行,反硝化过程是在缺氧的情况下发生。为去除SBR系统中的氮,只要对处理厂的运行进行简单的调节(调节周期和曝气时间),而不用对处理厂的构筑物进行大的改造。
溶液pH值对沸石除氨影响很大。当pH过高,NH4+向NH3转化,交换吸附作用减弱;当pH过低,H+的竞争吸附作用增强,不利于NH4+的去除。通常,进水pH值以6~8为宜。当处理合氨氮10~20mg/L的城市进水时,出水浓度可达lmg/L以下。穿透时通水容积约100~150床容。沸石的工作交换容量约0.4×10-3n-1mol/g左右。
吸附铵达到饱和的沸石可用5g/L的石灰乳或饱和石灰水再生。再生液用量约为处理水量的3~5%。研究表明,石灰再生液中加入0.1mol的NaCl,可提高再生效率。针对石灰再生的结垢问题,亦有采用2%的氯化钠溶液作再生液的,此时再生液用量较大。再生时排出的高浓度合氨废液必须进行处理,其处理方法有:(1)空气吹脱 吹脱的NH3或者排空,或者由量H2S04吸收作肥料;(2)蒸气吹脱 冷凝液为1%的氨溶液,可用作肥料;(3)电解氧化(电氯化) 将氨氧化分解为N2。
基质是人工湿地*的组成部分,它为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稳定的依附表面,为水生植物提供生长载体和营养物质,同时,基质本身对污水净化也有重要的作用。
1.2影响脱氮的主要因素
1.2.1基质
不同基质类型对脱氮效果的影响不同。研究发现,石灰石基质和铺路石对氨氮和TN的去除效果无太大差别,但是石灰石基质能够增大亚硝酸盐的含量,将其质量浓度从3.6mg/L增加到4.7mg/L,从而更有利于厌氧氨氧化,提高对氮的去除率。
有研究表明:在相同进水水质和水力负荷条件下,页岩填料对COD、TN、TP去除效果,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0%、80%、85%,其次为页岩与粗砾石组合填料,麦饭石去除效果较差。
试验结果表明,沸石床复合流人工湿地NH4+-N去除率在95%左右,TN去除率接近80%,硝态氮去除率在96%左右;而炉渣和砾石人工湿地与沸石床相比,除出水硝态氮无太大变化外(约为80%~90%),NH4+-N和TN的去除率较低,约为10%、50%。
此外,一般来说,分层的基质要比不分层的处理效果好。研究表明,不同粒径分层级配基质对COD的去除率均高于单一粒径基质,其中分层级配生物陶粒对COD的平均去除率高达72.91%。分层级配沸石对TN的净化能力较单一粒径基质有所提高,平均去除率高达91.23%。
人工湿地脱氮的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经过长期运转,生物膜原有的耐盐特性,也在逐渐递增,能与高盐特性的水质契合。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可以有效提高原有的耐受特性。经由接触氧化处理之后,生物膜并不会凸显出絮状分解的倾向。而普通处理得到的活性污泥,常会使测定好的盐度数值发生改变,盐度更替造成絮状漂移。
除此以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排放的污泥比较少;污泥沉降特性也超出普通处理工艺。这样做,就化解了沉降中的难题。
氨氮去除效率
从水质查验得来的数值可知,进水端口以内的氨氮浓度超出了每升26毫克;对应的出水氨氮浓度相对稳定在每升1.2毫克。去除率达到86.9%。受到区域温度干扰,寒冷时段内,氨氮去除效率略有偏低,但也与预期标准基本相符。
生化处理路径下,依托硝化菌受到的盐度干扰,来处理降解菌。
30吨社区诊所污水处理设备安装
工艺确定:常规水处理工艺可分为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一般适用于水量较小(一般在5000T/D以下)、水质较为稳定、浓度不是很高的低浓度污水水质,同时由于生物膜培养较快(一般夏天为7-10天,冬天为15-20天),系统调试好
后运行稳定,可操作性较强。活性污泥法一般用于水量较大,水质有一定的波动,中等浓度或高浓度水质,同时由于活性污泥培养时间较长(一般需要30天左右),系统运行中操作管理较繁,对操作人员有一定的要求。
污水水质按常规设定:CODCr ≤ 300mg/l,BOD5 ≤200mg/l,及结合我厂以往工程实例,推荐使用生物膜法处理工艺,拟用 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为主体的生化处理方法。
目前主流的污泥热化学方法有两种,焚烧法、热解法。污泥焚烧是将污泥置入焚烧炉内,在过量空气加入情况下,进行*焚烧。焚烧后终污泥含水率为0,其中多环芳烃类污染物不复存在,其它有机污染物含量也几乎为0(重金属离子不能被有效去除,沉积在煤灰中),其体积大为缩小,使污泥终处置便利。将污泥在无氧或低于理论氧气量的条件下,加热到一定温度(高温:500~1000℃,低温:<500℃),使固体物质分解为油、不凝气体和炭三种可燃物。部分产物作为前置干燥与热解的能源,其余能源回收。
*池出水自流进入O级池,O级生化池的处理依靠自养型细菌(硝化菌)完成,它们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碳源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营养源,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NO2-N、NO3-N。O级池出水一部分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另一部分回流至*池进行内循环,以达到反硝化的目的。在*和O级生化池中均安装有填料,整个生化处理过程依赖于附着在填料上的多种微生物来完成的。在*池内溶解氧控制在0.5mg/l左右;在O级生化池内溶解氧控制在2.0mg/l以上,气水比12:1; O级生化池一部分出水回流进入*池,回流比为100%-200%;一部分流入竖流式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沉淀池固液分离后的出水进入消毒出水池,经消毒后即可直接排放。沉淀池沉淀下来的污泥由气提装置提升至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内浓缩后的污泥采用粪车外运作农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