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h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装置
我们的设备性能原则是安全可靠,性能优于国家标准,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维护简单。您可以放心使用。如果您有任何售前售后问题都可以来问我们。
1t/h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装置
工程方案
1、工艺选择原则
(1)技术成熟、设备*可靠,处理效果优良稳定。
(2)基建投资和综合运行费用低,占地小,投入少、多收益。
(3)实现工艺过程的自动控制,设备运行管理简便灵活,较大限度发挥处理设备和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能力。
(4)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降低投资。
2、方案选择 屠宰废水的BOD5/CODCr值很高,一般在40%及以上,非常有利于生化处理,同时生化处理与普通物化法、化学法相比较也具有*的优势:
a.处理工艺比较成熟,有许多成功案例;
b.处理效率高,CODCr、BOD5去除率高,一般可达80%~90%以上;
c.处理成本低,运行费用省。
2.1预处理技术
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和油脂,必须对废水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技术有:沉淀、隔油、均和调节、格栅、预曝气等。本工艺采用:格栅-气浮除油兼沉淀的预处理路线。
(1)格栅:在屠宰场废水收集地沟内设网格栅,可去除废水中毛、皮和大的悬浮物。这部分废物回收可做燃料。
(2)气浮池:常见的除油方法有:平流式隔油池、斜板(管)隔油池、机械除油设备、气浮等,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方案选用气浮法去除污水中的油脂。
2.2 生化处理工艺可分为水解酸化和好氧两大类。
水解酸化工艺:水解酸化工艺是厌氧工艺的前阶段,其功能是将油、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大分子物质降解为有机低分子物质。便于好氧工艺处理。
3、工艺方案说明
(1)格栅
在生产废水进入预曝气调节池前设置两道人工格栅,去除较大悬浮物、牲畜皮毛和部分动植物油,以避免水泵和管道堵塞,并减轻后续处理负荷,保证后续处理正常进行。
(2)气浮池 由于原水中含有大量油脂,为减轻后续处理的压力,保证处理效果,必须进行预处理。气浮法可有效地去除小粒径的油花和乳化油,除油*。
(3)调节池 由于原水流量及排放时间具有较强的变化性,设置调节池均衡原水水质、水量,减少对后续工程的冲击,达到处理效果。同时兼具部分水解的作用。
(4)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工艺是厌氧工艺的前阶段,其功能是将油、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大分子物质降解为有机低分子物质。便于好氧工艺处理。
(5)一体化装置 该设备是我国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特点明显、优势突出的新型产品。由复合式罐体、水下曝气系统和电控系统三部分组成。污水在复合式罐体内与曝气系统导入的氧气及活性污泥充分接触,进行生化降解处理,降解后的活性污泥通过生化池底部的凹形槽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净化后的污水达标排放。
一体化装置本身及运行方式具以下三个显著优势:
1. 复合式罐体结构设计巧妙 设备的复合式罐体结构呈现流体力学精准巧妙的设计,水体各点质量均匀,微生物的数量和性质基本相同,把整个工作控制在良好的同一条件下进行,维持较高的处理效率;
2.曝气方式灵活 可以根据不同工程的特点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曝气设备方式。 其中,可以同时采用配套小型SRM超旋磁氧曝气一体机,通过水流推动和水下曝气双重功能,使水体呈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旋转流动,废水进入曝气区后与原有的液体*混合,从而得到很好的稀释,所以可较大限度地承受进水水质变化,克服了普通曝气法的缺点,效率特别高;
3.可增加中空纤维膜精滤配套使用,进一步满足中水回用的需要; NLB、SRM、膜精滤*技术三位一体的优化组合,可以在充分节能降耗、维持较低处理成本的前提下,确保污水治理的效果,达到中水回用、变废为宝的目的。
(6)污泥浓缩池 污水处理系统中产生的浮渣和剩余污泥通过污泥泵打入污泥浓缩池,污泥在此进行浓缩,上清液回流到调节池。浓缩后污泥定期由吸粪车抽吸排放。
4、建筑结构设计
4.1抗浮设计
工程设计时应结合地质报告,对构筑物进行抗浮验算。必要时,应对工艺中的各构筑物均采用加重地基抗浮方案。钢制设备与基础用抗浮绑带连接,以防地下水把设备浮起。
4.2耐久性及材料水池类构筑物采用C25现浇钢筋砼结构,级配防水、S6高渗标号。温度伸缩缝间距及较大裂缝开度,按国家现行规范控制。闸门井、地沟及管道支墩采用砌体结构,MU10烧结砖,M10水泥砂浆。建筑用水泥要求不低于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砂应采用中粗沙,石骨料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要求。钢筋直径≤¢12的采用Ⅰ级钢,直径﹥¢14的采用Ⅱ级钢。
污水站平面及高程布置
1、污水站平面布置
平面布置原则
该污水处理站为新建工程,总平面布置包括:污水与污泥处理、工艺构筑物及设施的总平面布置,各种管线、管道及渠道的平面布置,各种辅助建筑物与设施的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时应遵从以下几条原则。
1.处理构筑物与设施的布置应顺应流程,集中紧凑以便节约用地和运行管理。
2.工艺构筑物与不同功能的辅助建筑物应按功能的差异分别相对独立布置并协调好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如地形,污水出口方向、风向)。
3.构建之间的间距应满足交通,管道(渠)敷设,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4.管道(线)平面布置应与其高程布置相协调,应顺应污水处理站各种介质输送的要求,尽量避免多次提升和迂回曲折,便于节能降耗和运行维护。
5.协调好辅建筑物、道路、绿化与处理构建筑物的关系,做到方便生产运行保证安全畅通美化环境。
2、污水站高程布置 为了降低运行费用和使维护管理,污水在处理构筑物之间的流动以按重力流考虑为宜,高程布置的主要特点是先确定构筑物的地面标高,然后根据水头损失,通过水力计算,递推出前后构筑物的各项控制标高。
水头损失包括:
1.污水流经各处理构筑物的水头损失。
2.污水流经连续前后两处理构筑物管路(包括配水设备)的水头损失。
3.污水流经设备的水头损失。
在对污水站污水处理流程布置时,应考虑下列事项:
1.选择一条距离较长,水头损失较大的流程进行水力计算,并适当留有余地,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理系统都能够正常运行。
2.计算水头损失时,一般应以近期较大流量(或泵的较大出水量)作为构筑物和管道的设计流量。
3.设置终点泵站的污水处理站,水力计算常以接纳处理后污水水体的较高水位作为起点,逆污水处理流程向上倒推计算,以使处理后污水在洪水季节也能自流排出,而泵需要的扬程则较小,运行费用也较低。但同时应考虑到构筑物的挖土深度不宜过大,以免土建投资过大和增加施工上的困难。还应考虑到因维修等原因需将池水放空而在高程上提出的要求。
4.在作高程布置时还应注意污水流程和污泥流程的配合,尽量减少需抽升的污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