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地埋式一体化医疗污水处理设备
广东省地埋式一体化医疗污水处理设备
1、好氧池会有哪些异常现象出现?
①好氧污泥发黑或者发白(溶解氧低或者过高)
②好氧池上清液混浊(污泥吸附性能变差或者溶解氧过高导致污泥解体、溶解氧过低有机物未能氧化掉)
③从二沉池回流的污泥泡沫变黏稠(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污泥反硝化后活性变差)
④好氧池泡沫增多(通过泡沫颜色、黏稠情况来判断是污泥本身发生变化造成的还是生产中添加的物质造成的)
⑤好氧池去除率下降(具体分析原因:污泥活情况、污泥负荷、溶解氧、污泥浓度、水温等)
⑥好氧池污泥膨胀(通过加大排泥和调整营养料投加来控制,稳定进水量,保证溶解氧的充足和适合的水温)
⑦好氧污泥做沉降比时上清液混浊细碎泥多(污泥负荷过高或者污泥解体,镜检污泥结构松散,菌胶团瘦小)
⑧好氧微生物变少,结构松散,菌胶团瘦少(负荷过低或者过高、溶解氧不足、发生污泥膨胀、营养料不足)
⑨好氧池溶解氧*偏高而出水混浊且COD高(污泥负荷*偏低,污泥解体、菌胶团被氧化,不消耗氧气)
⑩污泥老化(导致污泥老化原因有泥龄长、负荷低等,污泥老化使出水变差,细碎泥、轮虫多,耗氧量增加)
2、好氧池污泥发生污泥膨胀时为什么会出现上清液清澈但是COD高的现象?
①丝状菌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大量的丝状菌有网捕作用,所以上清液清澈
②丝状菌大量伸出菌胶团外,阻隔了菌胶团得到充足的氧气,未能将有机物氧化转化成无机物
③菌胶团得不到充足的氧气,繁殖活动减少,菌胶团变得瘦小,活性下降
3、好氧池溶解氧不足的原因?
①好氧池污泥浓度上升较快或者污泥老化导致耗氧量增加
②厌氧池出水悬浮物很多,进入好氧池后消耗大量的溶解氧
③鼓风机出现故障停止运行或风机压力不够(出现此情况较少)
④厌氧池出水COD突然升高很多,或进水突然增大,冲击负荷大,导致好氧池负荷变大
⑤曝气头损坏或堵塞比较严重,好氧池泡沫多
4、好氧池发生污泥膨胀现象的原因?
①好氧池溶解氧*偏低或者*偏高(有可能)
②原水或厌氧出水的硫化物含量过高导致硫细菌大量繁殖
③好氧池负荷*偏低或偏高
④好氧池水温偏高
⑤营养料不均衡或缺乏营养(N、P偏低)
⑥进水pH值问题
⑦好氧池污泥的泥龄过长,耗氧量增加导致溶解氧不足
5、好氧池出现污泥解体、上清液细碎污泥多现象的原因?
①好氧池污泥负荷小,曝气过量,污泥自身氧化,污泥絮凝性变差,污泥结构松散(清澈,细碎泥多,COD不高)
②好氧池污泥负荷过大,污泥吸附性能变差,有机物未能*分解掉,镜检污泥结构散(混浊,不透明,COD高)
③好氧池污泥排放量过大导致好氧池污泥龄过短(SVI值在70~120适宜,在此范围内二沉池细碎污泥少)
④好氧池进水含有有毒物质或者污泥老化,泥龄长(混浊,有细碎泥,COD偏高,镜检轮虫很多)
⑤好氧池营养料不足或者营养料比例不均衡(N、P偏低)
6、好氧池有大量泡沫出现的原因?
①原水中含有大量的表面活性剂成分(生产过程中添加的物质所至,泡沫为白色,气泡细小,轻且不带黏性)
②新安装曝气头后产生的微小气泡所至(短期影响)
③微生物繁殖中产生大量脂类物质或微生物(微生物自身生长繁殖活动所至,泡沫为泥色,气泡大,带黏性)
④污泥反硝化泡沫(好氧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反硝化后产生的泡沫带黏稠,泥色)
7、好氧池COD去除率低的原因?
①好氧池污泥老化,泥龄长
②好氧池污泥负荷高,泥龄短,回流量大,停留时间短
③好氧池污泥负荷低,溶解氧*偏高导致污泥自身氧化(去除率低,溶解氧高),细碎污泥多,活性好的污泥少
④好氧池溶解氧不足
⑤营养料不足或者营养料比例不均衡(N、P比例过高)
⑥厌氧池COD去除率低,厌氧水解效果差,出水COD浓度过高
⑦原水含有有毒物质,污泥中毒
⑧无机盐累积值超过规定范围
⑨好氧池冲击负荷大或者好氧池出现污泥膨胀现象
8、好氧池上清液细碎污泥多,细碎污泥翻滚难沉降的原因?
① 好氧池污泥营养料不足或者营养料比例不均衡
②好氧池污泥负荷过高(二沉池出水混浊,COD高,好氧池泥水沉淀后上清液后细碎污泥,混浊)
③好氧池污泥负荷过低,曝气过度,污泥自身氧化后产生的细碎污泥(好氧池COD去除率低,出水COD高)
④好氧池污泥负荷过低,污泥停留时间长、曝气过度导致污泥絮凝性差(污泥结构松散但COD去除率高或不低)
9、好氧池发生污泥膨胀现象如何解决?
①先加大排泥解决沉淀效果差问题,改善后再提升污泥浓度,降低污泥负荷
②加大好氧池污泥的排放量,降低污泥龄(严重时要坚持两个月左右)
③控制水温在合适范围内,稳定进水量,保持好氧池有充足的溶解氧(必须)
④加大好氧池营养料投加
⑤如果二沉池泥层高可加大回流量、调节各二沉池进水量或投加聚铝聚丙(临时控制措施)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得到了高速发展,据《2013-2017年中国污泥处理处置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2010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有2500多座,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已达到每天1.22亿吨,为实现国家的减排目标和水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污水厂的建设及运行伴随产生了大量剩余污泥,以含水率80%计,全国年污泥总产水量将很快突破3000万吨,污泥处理形势十分严峻。
由于我国污水厂在建设过程中,*以来“重水轻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了污泥的初步减量化,但未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处理。据统计,约80%污水厂建有污泥的浓缩脱水设施,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减量化;约有80%的污泥未经稳定化处理,污泥中含有恶臭物质、病原体、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物从污水转移到陆地,导致污染物进一步扩散,使得已经建成投运的大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减排效益大打折扣。据统计,目前处置方式中,土地填埋占63.0%、污泥好氧发酵+农用约占13.5%、污泥自然干化综合利用占5.4%、污泥焚烧占1.8%、污泥露天堆放和外运各占1.8%和14.4%。事实上,土地填埋、露天堆放和外运的污泥绝大部分属于随意处置,真正实现安全处置的比例不超过20%。
制约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的因素有很多,但国家污泥处理处置总体技术路线不够明确是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为缓解污泥产量和污泥处理能力滞后的矛盾,我国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目前,我国污泥处理的技术路线和产业政策正逐步得以明晰,产业化和市场化即将启动。与此同时,污泥处置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污泥处置的技术、政策及运作方式在不久的未来将所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