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该企业已关闭在线交流功能

产品|二手机|公司|采购|资讯

RLB黄冈一体化养殖污水处理设备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潍坊日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潍坊市
  • 厂商性质经销商
  • 更新时间 2018-08-03
  • 访问次数313
询底价 点击查看联系电话

联系方式:王丽霞 查看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机床商务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我公司是一家集生产.科研以及销售为一体的环保设备公司,我公司目前拥有多项技术跟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叁)级资质的公司,能保证产品的的*性和可靠性。我公司主营的产品有:污水处理设备,(lc厌氧反应器.压滤机.无阀过滤器.污泥脱水机格栅除污机钢制沉淀池铁碳反应器.加药装置曝气机.)。期待能与各界朋友合作!

环保设备
产地 国产
RLB黄冈一体化养殖污水处理设备
在微藻生长的正常pH范围内(8~10),磷酸钙是诱导自絮凝的关键沉淀物. 更具工程意义的是,Sukenik和Shelef(1984)发现自絮凝的临界pH值(絮凝效果达50%的pH)将随PO43-(表 5)和Ca2+(未显示)浓度的上升而下降; 在含高浓度Ca2+和PO43- 的培养液中,微藻自絮凝甚至可以在中性条件下就发生. 这说明当以含磷较高的市政污水为底物时,
RLB黄冈一体化养殖污水处理设备 产品信息

RLB黄冈一体化养殖污水处理设备

RLB黄冈一体化养殖污水处理设备

 

 

 

      以*沉淀诱导的自发性絮凝

2)Sirin等(2012)在研究三角褐指藻的自絮凝时发现,在pH=10.5时絮凝后溶液中的Mg2+下降了约16%,而Ca2+基本不变; 当pH增至11时,溶液中基本已没有Mg2+残留,而Ca2+仅降低了14%(Sirin et al., 2012). 这说明在pH=10.5~11时生成的沉淀物主要为镁沉淀物.

  (3)Smith和Davis(2012)发现,Mg2+、Ca2+和CO32-离子中,只有Mg2+(9.6 mmol · L-1)存在时才能在高pH下(>10)实现高效絮凝;而Mg2+缺乏时(Ca2+、CO32-均为9.6 mmol · L-1),即使Ca2+沉淀了75%也不能形成有效絮凝(Smith and Davis, 2012).

  以上实验结果似乎均已证明,高pH下只有Mg沉淀物才能有效诱导自絮凝. 然而,仔细考察这些研究中的特定离子浓度(表 6)就可发现,其Ca2+、PO43-离子中至少有一项或两项的浓度均较低(与表 5对比),因此,在pH=8~10的范围内不能形成大量磷酸钙沉淀; 只能在更高pH下(>10.5)生成Mg(OH)2沉淀时才能诱导自絮凝. 综合以上所有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磷酸钙和*沉淀都可有效诱导出自发性絮凝. PO43--P、Ca2+浓度均较高时,磷酸钙沉淀在相对较弱的碱性条件下(pH 8~10)就可生成并诱导出显著的自絮凝;PO43--P/Ca2+浓度较低时,则需进一步提升pH至10.5以上,产生*沉淀后才能诱导出自絮凝.

  4.3 胞外聚合物(EPS)引起的自发性絮凝

  20多年以前,籍EPS形成自发性絮凝的藻种便在微藻分离采收中得到重视.Borowitzka和Borowitzka分离出了蓝藻门的一株胶鞘藻. 它能分泌出大量具有絮凝作用的EPS,其主要成分包括多聚糖、脂肪酸和蛋白质.此后,自絮凝藻种如鲍氏席微藻及丝状藻等在污水处理中都得到了应用. 但时至今日,对此类自絮凝的研究总体来说还十分有限.

  在实际应用上,一般思路为将自絮凝藻种投入非自絮凝藻种培养系统以实现絮凝分离. Salim等(2011)研究了淡水自絮凝藻种镰形纤维藻斜生栅藻对小球藻絮凝作用及海洋自絮凝藻种四鞭片藻对富油新绿藻的絮凝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四鞭片藻的絮凝效果,可达70%左右;斜生栅藻次之,絮凝效果可达30%左右;镰形纤维藻絮凝效果差,约20%. Guo等考察了自絮凝斜生栅藻藻株S. obliquus AS-6-1对非絮凝淡水藻株S. obliquus FSP-3、C. vulgaris CNW-11和海洋微藻N. oceanica DUT01的絮凝作用. S. obliquus AS-6-1对淡水藻株均取得了80%以上的良好絮凝效果;而对海洋微藻的絮凝效果则相对较差,低于60%.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自絮凝藻株的絮凝效果会因目标藻种而异,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目前对于微藻EPS诱导自絮凝的机理的研究更为有限,一般只是笼统地认为与生物絮凝剂的机理*(参见3.3节部分). 在相互作用力上,绝大部分研究只考虑了基于DCB原理的静电作用力,只有近极少数研究考虑了Lewis酸-碱水合作用力. 如3.3节所述,单纯地用DCB原理(图 4)解释藻细胞EPS的絮凝机理将存在很大的缺陷. 因为按此理论所有产生EPS的微藻种属都应该能通过DCB原理发生自絮凝,而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藻种产生的EPS才有絮凝作用. 一个可能的解释为:非絮凝藻种产生的EPS数量较少,架桥能力有限;而自絮凝藻种能产生大量EPS,所以絮凝*. 另一个可能的解释为,非絮凝藻种和自絮凝藻种所产生的EPS在组成和性质上有所不同. 例如,Guo等(2013)发现,在EPS各组分中只有多聚糖为絮凝的活性成分.因此,如果不同藻种产生的EPS中多聚糖的含量不同,那其絮凝效果就可能有显著差异. 但Guo等进一步发现:无论是投加Ca2+,还是用EDTA掩蔽Ca2+,对絮凝效果都没有影响,这就从根本上与DCB理论相悖了.

  Ozkan和Berberoglu则从藻细胞的亲/疏水性表面特性出发,在静电作用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藻细胞间Lewis酸-碱水合作用力的考察.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Lewis酸-碱水合作用力在XDLVO的3种基,在微藻的自絮凝中具有关键作用. 当微藻悬浮液中存在适量疏水性较强的微藻种属(如,布朗葡萄藻)时,即使是电负性较大的亲水-疏水混合藻液也能形成絮凝; 如果只考虑范德华力和静电力,这一现象将无法得到解释(GTOT(d)= GLW(d)+ GEL(d)> 0,理论上不发生絮凝); 而考虑Lewis酸-碱水合作用力后,理论预测与实际观察得到了很好的吻合(GTOT(d)= GLW(d)+ GEL(d)+ GAB(d)< 0,理论预测为发生絮凝). 这些研究成果为理解EPS诱导自絮凝的机理和促进自絮凝效果提供了非常有前景的思路. 因此,后续无论对生物絮凝还是EPS诱导的自絮凝,都应在完整的XDLVO理论框架内考察范德华力、静电力和Lewis酸-碱水合作用力的综合作用. 对活性污泥EPS的研究发现: EPS中的蛋白质是形成疏水性的主因,而碳水化合物是形成亲水性的主因; EPS的数量和组成受生长阶段、底物水平等因素影响,对微生物絮凝有关键影响.而对藻细胞EPS各组分的产生、变化规律及其对表面特性影响的系统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这方面的研究无疑将为理解和调控微藻自絮凝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同类产品推荐

二手机推荐

对比栏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下载机床通APP
让生意变得更容易!机床通APP
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2056841617展会部:2056841617市场部:931681025